合破神京!
李谟旧部多在神京各司署,若守京,必遭内外夹击;迁南京,可避此祸!
"
谢渊立刻斥道:"
徐辅又是密报!
玄夜卫彻查李谟余党月余,已逮捕六十余人,神京各司署早经清查,何来里应外合?你这密报,怕是瓦剌故意放出来的,诱陛下迁避!
"
周显点头:"
臣可证,玄夜卫在瓦剌俘虏口中得知,瓦剌确有散布谣言促迁之计,昨日已抓获三名传谣的镇刑司旧吏,供词与徐辅的密报一致——徐辅,你这密报,是不是从这些旧吏口中得来的?"
徐文渊的脸从白转青,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。
萧桓看着他的样子,突然想起元兴帝的《北伐诏》:"
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此乃大吴祖制。
"
永熙帝亲征瓦剌,虽有败绩,却从未想过迁避;岳峰死守大同卫,骨碎城楼也未退——他若迁南京,怎对得起祖宗,怎对得起那些死难的忠魂?
"
徐文渊,"
萧桓的声音冷得像冰,"
你私囤漕粮、暗备舟楫、散布谣言,皆为一己之私,动摇国本。
着玄夜卫将你拿下,押入诏狱署,彻查你的罪案!
"
玄夜卫卒立刻上前,架起瘫软的徐文渊。
他挣扎着回头,对着萧桓哭喊:"
陛下!
迁迁南京是对的!
瓦剌瓦剌真的会破城!
"
喊声渐渐远去,暖阁里只剩下烛火的噼啪声。
徐文渊被押走后,萧桓看着御案上的《九边联防策》,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轻了些。
"
谢尚书,"
他拿起策论,"
你明日就赴居庸关,务必加固防务,若瓦剌来犯,先挫其锐气。
"
谢渊躬身:"
臣遵旨!
臣必不负陛下,不负边民!
"
"
王尚书,"
萧桓转向王直,"
调粮之事,你亲自督办,若有州县拖延,可凭朕的手谕,暂革其官,待粮运后再议。
"
王直道:"
臣遵旨!
臣今夜就拟调粮令,明日一早往山东、河南。
"
"
周指挥使,"
萧桓最后看向周显,"
护粮之事,就拜托你了。
徐文渊的案,也要彻查,牵连之人,无论官阶高低,一律严惩——朕要让所有人知道,私害国者,必无好下场。
"
周显道:"
臣遵旨!
玄夜卫必全力以赴,护粮、查案,两不误。
"
李东阳看着萧桓的部署,心里松了口气——迁议暂时搁置,守御的方向定了,朝局总算能稳一稳。
他上前道:"
陛下,今日密议之事,需严守秘密,若传出去,恐引起百姓恐慌。
臣请命,明日早朝,只宣布徐文渊因贪墨被查,迁议之事,绝口不提。
"
萧桓点头:"
就依李次辅所言。
今夜辛苦诸位了,都退下吧,朕还有些事要处理。
"
众人退去后,暖阁里只剩下萧桓一人。
他拿起岳峰的血书,指尖抚过"
死守京师"
四字,血渍的粗糙感透过指尖传来,像岳峰在耳边呐喊。
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,冷风卷着雪粒扑进来,落在脸上,冷得他清醒了许多。
远处的皇城根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