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他忽然明白,谢渊追查此事,不仅是为岳峰,也是为父伸冤。
两代忠良,两代冤屈,都系于内官之手。
"
李德全在哪?"
萧桓问。
"
回陛下,李公公说身子不适,请了假。
"
萧桓冷笑:"
他是怕了。
传旨,召王敬入京,由玄夜卫看管,不得有误。
再传岳峰,说朕知其父忠烈,今特命他子承父志,死守大同,朕必不负。
"
大同卫。
岳峰接到萧桓的圣旨时,正在修补城墙。
传旨的太监念到"
朕知其父忠烈"
时,他猛地跪倒,额头撞在砖地上,磕出鲜血。
"
陛下还记得先父"
岳峰泣不成声。
他守大同,一半是为家国,一半是为证明父亲的清白,如今终于等到一句"
知其父忠烈"
,二十年的委屈倾泻而出。
谢渊站在一旁,看着他颤抖的背影,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"
公道或许会晚,但不会缺席"
。
他递过一块布巾:"
岳兄,这下可以安心了。
"
岳峰接过布巾,擦了擦脸:"
谢大人,王敬能入京受审吗?泰昌朝的账,该算了。
"
"
会的。
"
谢渊望着北方,"
陛下既动了心思,就不会停。
李德全、徐文良他们,也该知道,忠烈的血不会白流。
"
此时的京城,李德全正与徐文良密谋。
王敬已被玄夜卫带走,供出了泰昌朝的贪墨,虽未直接牵连李德全,却让司礼监的声誉一落千丈。
"
不能再等了。
"
徐文良道,"
我们奏请陛下立太子,转移视线,再把谢渊调回京城,夺他兵权。
"
李德全点头:"
只能这样了。
岳峰远在大同,翻不起浪;谢渊若回京,还怕治不了他?"
乾清宫。
萧桓看着内阁送来的"
立储奏疏"
,知道这是李德全他们的缓兵之计。
他没有批,只是让人把泰昌帝赐给岳承的"
忠勇传家"
碑拓本挂在墙上。
"
陛下,玄夜卫奏,王敬在途中病逝了。
"
李默进来,声音颤。
萧桓盯着碑拓上的字迹,良久才道:"
病逝?是李德全的意思,还是徐文良的?"
"
玄夜卫查得,押解的校尉是徐文良的远亲。
"
萧桓闭上眼,再睁开时,眼中已无波澜:"
知道了。
传旨,王敬虽死,其贪墨之罪仍需清算,抄没家产,还辽东军饷。
另,追赠岳承为镇国将军,与岳峰同立祠于大同卫,赐名忠烈祠。
"
李默愣住了:"
陛下,不查王敬的死因了?"
"
查,但不是现在。
"
萧桓道,"
朕若此时动李德全,司礼监必乱;动徐文良,内阁必反。
先稳住他们,等大同解围,谢渊回京,再一并清算。
"
他看着碑拓,"
岳承、谢迁,还有那些无名的冤魂,朕会给他们一个交代。
"
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