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唯岳承忠魂不远,愿陛下勿让忠良寒心。
"
"
辅都不敢强争?"
萧桓将密奏拍在案上,"
泰昌帝当年究竟是不知,还是知而不查?"
李默小声道:"
陛下,泰昌朝司礼监掌印是王瑾,权倾朝野,辅确难抗衡。
"
萧桓忽然想起泰昌帝临终前,曾拉着他的手说:"
为君者,最怕耳不聪目不明,被近侍蒙骗。
边将是国之爪牙,若寒了他们的心,江山便不稳了。
"
当时他年少,只当是寻常嘱托,如今想来,字字泣血。
"
李德全!
"
萧桓扬声,门外应声而入。
"
传旨大同卫,赏岳峰白银五千两,锦缎百匹,命他安心守城,粮援三日内必到。
另传旨谢渊,将李谟、张敬等人的供词,直接送文渊阁,不必经司礼监。
"
李德全愣住了,这是萧桓复位后,第一次绕开司礼监传递边将供词。
他强笑道:"
陛下,司礼监代陛下看详文书,是祖宗规矩"
"
规矩是人定的。
"
萧桓打断他,"
当年泰昌帝若不破规矩,岳承何至于枉死?传旨吧。
"
司礼监值房。
李德全看着徐文良送来的"
谢渊结党"
密奏,气得摔了茶盏。
密奏里说谢渊在大同卫与岳峰"
歃血为盟"
,还说谢渊的父亲曾是泰昌朝御史,当年也弹劾过王敬,"
父子二人皆与内官为敌,恐非善类"
。
"
这密奏送上去,陛下会信吗?"
李德全问身旁的随堂太监。
太监道:"
陛下对谢渊本就有疑,再说老奴已让人在文渊阁外散布消息,说谢渊要借岳承旧案,扳倒司礼监。
陛下最恨臣下结党,定会猜忌。
"
李德全点头,可想起萧桓昨日的眼神,心里仍不安。
他走到密室,从墙内暗格取出一个锦盒,里面是泰昌朝王瑾给王敬的密信,上面写着"
岳承碍事,可除之"
。
这是他留的后手,本想用来要挟王敬,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。
"
若陛下真要查到底"
李德全喃喃自语,"
或许,该让王敬认个错,只说是一时糊涂,把罪责揽下来,保住司礼监才是要紧。
"
文渊阁。
萧桓看着谢渊派人送来的供词,上面详细记录了李谟与张敬的对话,提到"
李德全公公说,岳峰父子都是硬骨头,不除会坏事"
。
字迹是谢渊亲笔,旁边注着"
已核,与缇骑周显供词吻合"
。
他捏着供词,指节白。
原来李德全不仅知道岳承案,还早有除掉岳峰之心。
他忽然想起泰昌帝的另一句遗言:"
内官可用,但不可信;边将可防,但不可疑。
"
"
陛下,"
李默进来,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册子,"
这是泰昌朝御史谢迁的弹劾本章,谢迁是谢渊的父亲。
上面说王敬不仅克扣岳承的粮,还贪墨辽东军饷十万两,有账册为证。
"
萧桓翻开册子,见里面夹着几页账册副本,上面有王敬的私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