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,指尖在"
五军"
二字上反复摩挲。
案头摊着岳峰的急报,墨迹带着宣府卫的风沙:"
北元夜狼部联合鞑靼余部,号五万骑,已过阴山,大同卫西城楼再受攻,恳请京营援。
"
兵部尚书张诚跪在阶下,官帽上的孔雀翎微微颤动:"
陛下,京营五千骑已点选完毕,然粮秣需由通州仓调拨,约需三日备齐"
萧桓打断他,玉符轻叩案面:"
元兴年间,成祖北征,一日备粮,三日出师。
如今朕要五千兵,竟需三日?"
张诚额头抵着地砖:"
臣臣已命主事刘敬押粮,只是通州仓近日多雨,怕湿了军粮"
话未毕,李德全捧着密报进来,低声道:"
陛下,玄夜卫探得,通州仓粮秣早在月初便已入营,刘主事昨日还在府中宴客。
"
五军营营官周武在教场点兵,五千骑披甲执戟,"
平虏"
旗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然粮车迟迟未到,骑兵的马料已快见底,有老兵牵着战马啃教场边的青草,马嚼子磨得石屑纷飞。
"
周大人,"
千总赵勇扯住他的袖甲,"
兵部的勘合还没下来,刘主事说需尚书亲批,可张尚书称病不上班。
"
周武望着营门方向,那里本该停着百辆粮车。
他想起十年前随元兴帝北伐,粮官迟到半个时辰便被军法处置,如今京营的规矩竟松成这样。
"
去,"
他对亲兵说,"
往通州仓跑一趟,就说再不来粮,老子带着弟兄们去抢!
"
谢渊在刑部值房翻到通州仓的"
出入账"
,七月初一至十二,出库的军粮足供一万兵一月之用,领用人处赫然写着"
刘敬"
。
他将账册拍在案上,对周立仁道:"
去查刘敬的同乡,尤其是在兵部当差的——李嵩的人,总爱用乡党作掩护。
"
未时,玄夜卫回报:刘敬与张诚皆为山东东昌府人,去年张诚嫁女,刘敬送了两箱"
东昌锦"
,内里裹着白银五千两。
"
还有,"
周立仁递上密信,"
刘敬昨日给李嵩府中送了封信,说京营迟一日,宣府便多一分险。
"
谢渊的指尖划过"
险"
字,突然想起岳峰信里的话:"
西城楼的老兵,多是雁门关旧部,经不起再折损了。
"
萧桓在御花园召见张诚,手里捏着通州仓的账册。
池中荷叶上的水珠滚落在地,像极了宣府卫急报上的血点。
"
张卿,"
萧桓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冰碴,"
朕昨夜梦见元兴帝,他问朕,为何让边军饿着肚子打仗。
"
张诚的膝盖在青石板上磨出声响:"
臣臣罪该万死,只是刘主事办事拖沓,臣已斥责过"
萧桓将账册扔在他面前,"
出库粮够五千兵吃两月,你却报未备,是想让岳峰的人活活饿死在宣府?"
远处传来五军营的操练声,喊杀震天,却迟迟不见出兵的动静。
萧桓突然起身,玉符撞在腰间的玉佩上:"
传朕口谕,三日内再不出兵,朕亲自去教场点兵!
"
刘敬在通州仓的厢房里饮酒,面前摆着张宣府卫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