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2章 麻纸皴裂兮旧痕始露 紫泥印寒兮雪落如故(1 / 6)

《大吴史?驿递志》载:"

德佑十三年冬,大同卫西墙崩三丈,北元也先部环攻无休,守卒冻饿死者日逾三百。

宣府卫总兵岳峰闻报,于腊月十二昧爽草调令:大同危在旦夕,着蔚州卫都指挥石彪率骑三千,星夜驰援,迟则以军法论。

令书于桑皮纸,钤宣府卫总兵银印,印文镇守宣府等处总兵官印凡九字,朱色殷然。

驿递至居庸关驿站,时已薄暮。

镇刑司千户刘成奉李谟密令,率缇骑三人守驿门,称奉旨验边军文书。

驿丞王瑾方欲启封,成遽夺令掷于案,叱曰:此等军情,须经镇刑司核验。

瑾不敢违,退至阶下。

成即于驿卒房取伪印——仿宣府卫副印形制,唯副字隐去,以朱砂混桐油钤之,竟与原印几不可辨。

又取小刀刮去急字,以墨笔补缓字,笔势刻意摹岳峰,唯收锋处稍滞。

改毕,成谓瑾曰:此令已核,蔚州。

瑾见印信俨然,不敢疑,即遣驿卒策马西去。

原令则为成焚于灶,灰烬投于驿外冰渠。

蔚州卫得令,以缓进故,每日行三十里,至腊月十五方抵大同左近。

而大同卫已于十三日夜再崩南墙,士卒死者又五百余,也先部竟据半截城墙饮马桑干河。

及事败,玄夜卫于刘成宅搜得摹刻伪印之铜范,范侧有李字小款。

成临刑前呼曰:千户(指李谟)令我为之,言事成有重赏!

然镇刑司谳狱,以成独犯定案,斩于市。

李谟则奏失察之过,萧桓念其掌边监察辛劳,仅罚俸三月。

时人谓斩一卒以塞责,纵元凶以护党,驿递之弊,至此愈显。

"

驿路漫漫兮,载此军书。

墨痕未凝兮,已遭改易。

孰偷急字兮,易以缓辞?

坐视孤城兮,没于荒墟。

麻纸皴裂兮,旧痕始露。

紫泥印寒兮,雪落如故。

援兵滞涩兮,三千里阻。

忠魂万千兮,委骨为土。

大同卫西墙崩裂的消息传到宣府卫时,岳峰正站在城楼积雪里磨箭。

檐角的冰棱垂得有三尺长,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甲叶上,簌簌落进领口。

他手里的箭镞在青石上磨得亮,映出天边沉郁的铅云——那云低得像要压塌城墙,正如大同卫此刻的境况。

亲随周平捧着染血的信鸽腿闯上来时,靴底在冰砖上滑了个趔趄。

纸卷冻得硬邦邦的,展开时"

咔嚓"

裂了道缝,"

西墙三丈缺口,北元蜂拥而入"

的字迹被血渍晕染,笔画间还嵌着些微碎骨渣。

"

将军,昨夜信鸽飞过雁门关时中了箭,这是最后一只了。

"

周平的声音颤,甲片上沾着的冰碴子随着他说话抖落,"

再不动兵,大同就成第二个阳和卫了——当年阳和卫破城,可是连旗杆都被北元劈了当柴烧!

"

岳峰猛地转身撞进中军帐,帐帘上的积雪被掀得漫天飞。

案上的《边镇调兵格》冻住了页脚,他伸手一扯,纸页簌簌掉渣,正摊在"

元兴帝定:邻卫驰援,急则当日"

那页。

墨迹是永熙帝亲笔批注的小楷,"

兵贵神,迟则噬脐"

八个字被岳峰的指腹摩挲得亮。

他抓起狼毫,墨汁在砚台里结着薄冰,笔杆握得太用力,指节泛出青白:"

调宣府左卫、右卫共五千骑,星夜援大同,限三日内抵西墙。

"

写到"

星夜"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