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史?职官志》载:"
德佑朝监军之制,初沿永熙旧例,风宪司遣御史、兵部派主事,共掌随军监察,凡粮饷调遣需两司会签,军情传递用勘合火牌,边将得便宜行事。
至十三年冬,阳曲卫陷没,帝以边军遥制,中枢难察为由,特命镇刑司介入,设千户一员专司监军,佩玄铁印,掌粮饷调遣、军情勘合,边将兵需持监军印信与兵部勘合,二者缺一不得动。
时镇刑司千户张迁奉旨监雁门军,其人承李嵩意,苛察无度:日阅粮账三次,稍不符则锁仓三日;军报需经其朱批方可递出,常删改粮尽兵疲等语;更私定功过格,斩敌需验左耳三枚方记功,而小过辄罚俸三月。
风宪司谢渊曾劾迁监军半载,雁门军粮耗增七成,而士卒冻馁者什三,疏入留中。
时人谓镇刑司监军,非监奸佞,实监忠良,边事由是益困。
粮车碾雪雁门东,监吏扬鞭指朔风。
却把军仓充私橐,谁怜战士腹中空。
雁门关的雪刚化了半尺,张迁就带着十名缇骑住进了中军帐侧的厢房。
他带来的镇刑司文书上,"
监军职权"
一栏用朱笔填得密密麻麻:"
核验粮草需三印(镇刑司印、监军私印、将军印),调兵五十人以上需监军副署,每日军报需抄录三份,分送镇刑司、内阁、御前。
"
岳峰看着文书上的墨迹,想起谢渊临行前塞给他的纸条:"
张迁乃李德全奶兄之子,朔州劫粮案时曾替王显改账册。
"
他指尖划过"
粮草核验"
四字,帐外传来士兵卸粮的动静——那是宣府调运来的冬粮,本该上月抵达,却被张迁以"
需验明火漆"
为由扣在大同卫耽搁了半月。
"
岳将军,"
张迁把玩着腰间的玄铁牌,牌上的"
镇刑司"
三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"
这粮车的封条似乎有松动,按规制得开箱查验。
"
他拍了拍手,缇骑们立刻抽出腰刀,撬开最上面的麻袋——里面的小米混着半尺厚的沙土,是大同卫指挥使赵谦惯用的伎俩。
三日后的军议帐内,烛火被穿堂风搅得摇晃,将舆图上的山川河岳映得忽明忽暗。
岳峰按着案角的手骨节泛白,指尖重重点在黑风口的位置——那里用朱砂画着道狭窄的隘口,两侧是刀削般的峭壁。
"
诸位请看,"
他的声音裹着帐外的寒气,"
黑风口宽不足丈,仅容三骑并行,是北元南下的必经之路。
去年冬,也先就在此设伏,劫走了咱们三百石冬粮。
若派五百人驻守,沿两侧崖壁修箭楼,囤积一月粮草,可保雁门左翼无虞。
"
帐下偏将们纷纷颔,周泰按着腰间的刀鞘往前半步:"
将军说得是!
末将愿领这五百人——"
话未说完,就被张迁的冷笑打断。
张迁慢悠悠从袖中抽出账册,象牙签顺着纸页滑过,出刺耳的声响:"
岳将军怕是忘了昨日的验粮结果?"
他突然将账册拍在舆图旁,墨迹淋漓的"
现存粮两千三百石"
字样格外扎眼,"
按规制,中军需留足四十日粮,若分五百人去黑风口,每人每日支粮一升,一月便是一千五百石,余下的八百石够咱们中军撑几日?"
周泰猛地站起,甲叶相撞的脆响惊得烛火跳了跳:"
监军大人这话欺人太甚!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