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2章 金阶辩罢忠奸混玉案翻残日月长(4 / 5)

。”

李德全在旁连忙应诺,眼底闪过一丝得意,这道旨意虽未定罪,却已将岳峰置于险境。

宁武关的城垣上,岳峰正指挥士兵修补缺口,雪花落在他的甲胄上,瞬间融化成水。

接旨的那一刻,他握着圣旨的手指微微颤抖,甲胄上的冰碴簌簌掉落:“陛下终究是疑我了。”

亲卫急道:“都督,这是调虎离山计!

您一离开,宁武关就危险了!”

岳峰望着京师方向,嘴角扯出一抹苦笑,将城防图交给副将:“我若不回,才真成了他们口中的叛臣。”

风雪掠过宁武关的断墙,岳峰翻身上马,背影在漫天风雪中越来越小,而紫宸殿的烛火下,那封伪造的密信还压在御案一角,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,压在君臣之间,也压在大吴的边防线上。

十一月初七早朝,李嵩率先难:“岳峰接旨三日未归,分明是心虚!

请陛下下旨缉拿!”

谢渊立刻反驳:“宁武关刚退敌,交接防务需时日,何来心虚?”

两人在殿上争执,勋贵与言官分成两派,唾沫星子溅在金砖上,与未干的雪水混在一起。

萧桓坐在龙椅上,听着下方的争吵,目光落在御案的密信上。

他忽然问:“玄夜卫查李德全与李嵩的往来账册,可有结果?”

指挥使上前奏报:“李德全上月从李嵩府中领了纹银五百两,说是‘赏赐’。”

李嵩脸色白,辩解道:“是……是赏他办事勤勉。”

谢渊趁机呈上参将的尸检报告:“毒酒里掺了镇刑司特制的鹤顶红,只有李德全能调动。”

证据链渐渐清晰,可萧桓看着“岳峰未归”

的急报,心里的疑虑又冒了出来——若真无辜,为何迟迟不归?他挥挥手:“再等三日,三日内不到,便派缇骑‘请’他回京。”

岳峰在回京途中收到宁武关急报:“李嵩门生接管京营,士兵口粮减半。”

他勒住马缰,望着漫天风雪,忽然明白这是逼他叛乱的圈套。

亲卫递上蓟辽总兵的密信:“诸将愿随都督清君侧!”

岳峰将信撕碎,雪片落在他花白的鬓角:“清君侧?那与叛臣何异?”

他写下血书:“臣岳峰此生忠君护边,若有二心,天诛地灭!

今愿回京受审,只求陛下勿信谗言,善待边军。”

血书由缇骑快马送京,萧桓见信时,墨迹未干,“善待边军”

四字力透纸背,像极了偏关士兵冻裂的伤口。

李德全在旁低语:“血书可伪造,怕是以退为进。”

萧桓捏着血书,指尖被染红,迟迟未语。

三日期满,岳峰抵达京郊,却被玄夜卫“请”

入驿馆软禁。

消息传入宫中,萧桓望着密信与血书,一夜未眠。

御案上摆着两份奏折:李嵩的“斩岳峰以绝后患”

,谢渊的“释放岳峰以安军心”

窗外的雪停了,晨光透过窗棂照在密信上,他忽然现信纸边缘有镇刑司的水印——那是李德全忘了处理的破绽。

“传旨,”

萧桓的声音带着疲惫,“岳峰暂解兵权,回府听候落;李德全擅造密信,杖二十贬往南京;李嵩失察,罚俸一年。”

旨意一下,朝堂哗然,李嵩虽未获罪,却失了帝心;岳峰虽未被斩,却成了无兵之将。

谢渊望着御案上未烧尽的密信灰烬,轻轻叹了口气——这场博弈,没有赢家。

岳峰回府后,京营士兵自聚集在府外请愿,举着“岳都督保边有功”

的木牌,雪地里跪了一夜。

萧桓站在宫墙上望见,心头五味杂陈,对李德全道:“若岳峰真反,这些士兵会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