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2章 金阶辩罢忠奸混玉案翻残日月长(5 / 5)

如此护他?”

李德全低头不敢应答。

风宪司趁机彻查,查出密信是李嵩让幕僚模仿笔迹,参将是被镇刑司灭口,证据送呈御前时,萧桓只批了“存档”

二字。

他没有重审岳峰,也没有严惩李嵩。

边关未平,若深究党争,只会自乱阵脚。

可那封密信像根刺,扎在君臣之间,岳峰的忠心在疑虑中蒙尘,李嵩的奸计在纵容中滋生。

宁武关的捷报虽到,朝堂的裂痕却已难补。

片尾

《大吴史?德佑本纪》载:“德佑三十七年冬十一月,镇刑司李德全奏岳峰私通边将密信,帝命玄夜卫暗查,得信为伪造。

然帝疑已生,解岳峰京营兵权,令回府听候。

李嵩因失察罚俸,李德全贬南京。

史称‘密信案虽结,然君臣之隙已成,边将离心,勋贵益横,为德佑朝边防废弛之始。

帝之疑虑,非独对岳峰,实对边将皆生戒心,终致后来北元再犯而援兵迟疑’。”

卷尾

《大吴史?论》曰:“德佑三十七年冬之密信案,非岳峰有反心,实勋贵构陷之;非萧桓不明察,实帝心多疑虑。

宦者李德全为鹰犬,李嵩、张懋为操刀,借密信之伪,行削权之实。

岳峰忠而被疑,非因其过,因其权重;萧桓疑而未斩,非因其明,因边事急。

密信虽破,疑虑未消,君臣之间一旦生隙,忠奸难辨,是非易淆。

此案后,边将皆惧通信,军情传递愈滞,朝堂对边军之控愈严,终致后来大同卫再失而无将敢援。

故曰:帝王之术,在信与疑之间,信过则权柄旁落,疑过则忠臣寒心。

密信之祸,祸不在信伪,而在帝心之摇摆,权臣之窥伺,终让保国之将,困于朝堂之罗网。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