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8章 鲸波万里寇巢深戈船终破瘴烟沉(4 / 6)

又轻又软,商人争相购买。

流民们有了收入,开始盖新房、娶媳妇,集市也热闹起来。

钦州港的渔船又多了起来,渔民们打了鱼,直接卖给港口的商号,再也不怕被寇匪抢劫。

税课司的官员忙着收税,脸上带着笑容——这个月的赋税比上月多了两千两。

南疆的经济渐渐恢复,但韩雍现,盐、铁等必需品仍被奸商垄断,价格高得离谱。

流民们说:“一斤盐要一贯钱,快吃不起了。”

韩雍奏请朝廷“在南疆实行盐铁专卖,官府定价,不许奸商抬价”

萧桓准奏,命“两广盐铁司接管盐场、铁矿,盐价定为每斤三十文,铁价每斤五十文,由玄夜卫监督,严禁私盐、私铁”

盐铁专卖推行之初,奸商们纷纷抵制,有的囤积居奇,有的造谣说“官盐是苦的”

韩雍让人把官盐、私盐放在一起,让百姓品尝,证明“官盐更干净、更便宜”

他还派官差到各村卖盐、卖铁,盐场、铁矿的工人由流民担任,给工钱、管饭,百姓们都说:“还是朝廷的盐铁好!”

琼州的盐场之前被盐商霸占,工人累死累活却拿不到钱。

专卖后,韩雍给工人定了工钱,还修了宿舍、学堂,工人李二说:“现在每天能挣五十文,孩子能上学,比以前强十倍!”

盐铁专卖不仅让百姓受益,朝廷的收入也增加了,每月多收盐铁税五千两。

钦州港的商船渐多,韩雍却在州衙后院辟出一间书房,整日对着《南雍志》琢磨——经济复苏只是根基,要让流民真正安下心,还得靠教化。

他召来各州知县议事,案上摆着草拟的《南疆教化章程》,烛火在“建学堂、设乡约、明律法”

九个字上跳动。

“流民多是山野村夫,世代不识字,突然让孩子入学,他们未必肯。”

雷州知县面露难色,“再说聘请秀才、修缮校舍,这笔银子从哪来?”

韩雍早有准备,翻开账册:“去年互市盈余五万两,朝廷拨下三万充作教化专款,不够的从各州节余里出。

至于百姓不肯,咱们先办试点,让入学的孩子免徭役半年,家长听乡约堂讲律法者,优先分田。”

批学堂在钦州、雷州各设三所,韩雍亲自挑选先生,多是从江西、湖广请来的落魄秀才,签订“教满三年者赏银二十两”

的契约。

玄夜卫缇骑负责核查先生资质,防止“劣迹秀才”

混入。

开学那日,流民的孩子穿着官府放的粗布校服,怯生生地走进学堂,摸着带墨香的《三字经》,眼睛亮得像星星。

先生教认字时,韩雍悄悄站在窗外,见孩子们跟着念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

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

乡约堂的设立却遇了阻力。

钦州乡绅赵员外暗中散布谣言:“韩大人设乡约堂,是要找借口抓百姓坐牢。”

百姓起初不敢去,韩雍便带着玄夜卫官差亲自去乡约堂坐镇,第一堂课讲“孝顺父母者免杂役”

,还请来邻村的孝子王老汉现身说法。

王老汉年过六旬,儿子每日送饭侍疾,韩雍当场赏他两匹布,百姓们见了,渐渐放下戒心。

每月初一、十五,乡约堂挤满了人。

乡绅讲“和睦邻里”

时,会举“张家借粮给李家,秋收后李家加倍归还”

的例子;玄夜卫官差讲律法,用画图的方式解释“偷牛者杖四十,盗粮者罚苦役”

,连不识字的老妇都能看懂。

墙上的《大吴律》摘要旁,还贴着“举报贪官者赏银十两”

的告示,百姓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