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8章 鲸波万里寇巢深戈船终破瘴烟沉(3 / 6)

!”

赵员外看着流民的惨状,又怕得罪朝廷,终是松口:“我借两千石!”

有了带头的,其他富户也陆续借粮,很快凑齐五万石。

粮食到位后,韩雍在钦州港搭起粥棚,流民们捧着热粥,泪水直流。

韩雍站在粥棚前,对百姓说:“朝廷借粮给你们,是希望你们能回家种地。

凡返乡者,官府给种子、农具,免赋税一年,孩子可入学堂读书。”

可流民们却不敢动——有的家乡被战火毁了,有的怕回去后被贪官盘剥。

韩雍让玄夜卫去各州调查,将“可返乡”

的村庄登记造册,画成地图张贴在粥棚旁,上面注明“村里有多少房屋、多少田地、有无贪官”

他还派官差护送第一批流民返乡,亲眼看着他们分到种子、农具,才让其他人放心。

雷州半岛的流民陈五犹豫了很久,见同乡回来报信说“家乡的房子修好了,官差没要钱粮”

,才带着妻儿上路。

返乡的路上,官差帮他们推车、治病,到了村口,见新盖的茅草屋整齐排列,田埂上插着“陈五家”

的木牌,陈五激动得跪地磕头:“谢谢韩大人!

谢谢朝廷!”

到德佑三十三年春末,已有三万流民返乡,钦州、雷州等地的田野里,又响起了耕牛的叫声。

韩雍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“返乡标记”

,对属下道:“流民返乡只是第一步,得让他们能活下去、富起来,才是真的复安。”

流民返乡后,新的问题又来了——有些地方官阳奉阴违,给流民的种子是霉的,农具是破旧的。

廉州知府李嵩甚至把朝廷拨的赈灾款挪去修自己的官衙,被流民告到韩雍那里。

韩雍带着风宪官亲赴廉州,看到官衙修得金碧辉煌,流民却拿着霉的种子哭泣。

他怒不可遏,当场罢免李嵩,命玄夜卫查他的账目。

查出李嵩不仅挪用赈灾款,还勾结盐商走私,贪赃银两万两。

韩雍将李嵩斩示众,贴出告示:“凡克扣流民钱粮、贪赃枉法者,一律严惩不贷!”

可还是有官员顶风作案。

琼州知县王全是王伦的亲信,王伦倒台后,他怀恨在心,故意不给流民分田地。

韩雍得知后,让人把王全押到流民面前,让他看着流民们在荒地上刨野菜,问他:“你若饿肚子,会怎么想?”

王全低着头,说不出话。

韩雍道:“你不配当父母官,革职为民,去修河堤赎罪!”

整肃吏治的同时,韩雍还在各州设“百姓意见箱”

,每天派玄夜卫开箱查看,百姓可匿名举报贪官。

意见箱挂在州衙门口,钥匙由韩雍亲自掌管,谁也不敢动手脚。

渐渐地,贪官少了,清官多了,流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。

秋收时节,南疆的田野里金黄一片,陈五种的水稻亩产达三石,比战前还多。

他带着新米到州衙,想感谢韩雍,却见韩雍正在田里和老农讨论种桑养蚕的技术。

“韩大人,这是我家的新米,您尝尝。”

陈五捧着米袋,激动地说。

韩雍抓了一把米,放在手心搓了搓:“好米!

看来你是个好把式。

朝廷打算在南疆推广桑蚕,你愿不愿意带头?”

陈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

韩雍从江浙请来蚕农,教南疆百姓种桑、养蚕、缫丝,官府提供桑苗、蚕种,还在钦州港设“丝绸市”

,商人来收购丝绸,官府担保“不压价、不欠款”

很快,雷州、廉州等地种起了桑树,农妇们坐在织机前,织出的丝绸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