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萧桓指尖敲击着龙椅扶手,目光扫过群臣:“张懋,北征需多少粮草?户部尚书,赈灾需多少银子?谢渊,互市如何监管才能防奸细?”
三个问题直击要害,朝堂瞬间安静下来。
就在朝议未定之时,玄夜卫指挥使沈炼收到大同卫密报:北元使者阿古拉在驿馆频繁与可疑人员接触,其中一人竟是前镇刑司旧吏,李穆的远房侄子李三。
“大人,李三上月从流放地逃回,一直躲在大同卫,与阿古拉见面时,塞给他一个蜡丸。”
缇骑在密报中写道。
沈炼立刻带人潜入大同卫,在李三的住处搜出未送出的密信,上面用蒙文写着“大吴主战派势大,可许以重利拉拢,若和谈不成,伺机烧军仓”
。
沈炼将密信快马送回京师,谢渊连夜入宫:“陛下,北元使者表面求和,实则勾结李穆余党,想趁机破坏军仓,挑起战端!”
萧桓看着密信上扭曲的字迹,眼中闪过一丝寒意:“这群狼崽子,果然没安好心。
谢渊,你即刻赴大同卫,一是监督和谈,二是彻查李三党羽,务必揪出内鬼。”
他顿了顿,“告诉周毅,军仓加派守卫,玄夜卫缇骑换便衣巡查,别让他们得逞。”
谢渊抵达大同卫时,正赶上李三带着两个北元奸细试图潜入军仓。
玄夜卫缇骑早有准备,将三人当场抓获,从李三怀中搜出军仓布防图——竟是大同卫粮仓守将偷偷画给他的。
“审!”
谢渊只说一个字,缇骑便将三人拖入刑房,不多时守将就全招了,供出“受阿古拉白银五百两,答应配合烧仓”
。
和谈正式开始,地点设在大同卫的风宪司分署。
谢渊端坐主位,周毅陪坐,阿古拉对面而坐,身后站着北元的文臣武将。
炭火盆里的火苗跳动,映着双方紧绷的脸。
“谢大人,我主已退让一步,不割三堡,只求在互市时多给些粮食,每匹战马换粮十石。”
阿古拉试图讨价还价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。
谢渊淡淡一笑:“互市按市价,战马换粮五石,牛羊按等论价。
至于粮食,可多给,但需用北元的皮毛、药材来换,一手交货,一手交粮。”
“那边境放牧呢?我部牧民冬天无草可吃,需到长城下越冬。”
北元武将按捺不住,拍着桌子站起。
周毅立刻反驳:“长城以北十里为缓冲带,牧民不得越过,否则按奸细论处!
去年你们就是借放牧之名,偷偷侦查我军布防!”
谈判陷入僵局,阿古拉借口更衣离席,却被玄夜卫缇骑拦住:“使者大人,驿馆有人送急信来,说您的随从在驿馆与人打斗,请您回去处理。”
阿古拉心知不妙,回到驿馆才现,李三已被押走,自己与他接触的证据全在谢渊手中。
当晚,阿古拉主动求见谢渊,态度软了许多:“谢大人,我主愿接受互市条件,不再提放牧之事,只求陛下早日定议,我部牧民快饿死了。”
谢渊盯着他的眼睛:“只要你们真心求和,不再勾结内奸,大吴不会赶尽杀绝。
但疆界必须分明,这是底线。”
谢渊将谈判进展与查获的密信呈给萧桓,建议:“陛下,北元已是强弩之末,求和是真心,但需立疆界碑明疆域,设互市监管司防奸细,再留周毅总兵守大同,可保边境十年无虞。
若强行北征,恐陷入泥潭,得不偿失。”
张懋仍不甘心,跪在殿中:“陛下!
妇人之仁会养虎为患!
当年永熙帝就是对北元太宽容,才让他们卷土重来!”
谢渊反驳:“英国公此言差矣。
永熙朝是军备废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