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7章 铁马曾惊边草动金戈终护帝城斜(3 / 6)

才让北元有机可乘,如今我军甲胄精良,军仓充足,边军战力回升,北元若敢再犯,正好一举歼灭。

互市不是示弱,是让他们依赖我大吴粮食、布匹,断其犯边之心。”

萧桓沉思良久,终于拍板:“谢渊所言有理。

传朕旨意:一,许北元互市,在大同、宣府设两市,由风宪司、户部、玄夜卫共同监管,每月开市五日,北元需用战马、皮毛、药材来换,严禁私换铁器、粮食;二,拒割地之请,命周毅在长城北十里立疆界碑,碑上刻‘大吴北境,至此为止’,派玄夜卫巡逻,越界者斩;三,北元需每年纳贡战马百匹、皮毛千张,方可保互市畅通。”

旨意一下,主战派虽有不满,却也无话可说——皇帝既没示弱割地,又给了北元一条活路,更守住了疆土底线。

春暖之时,周毅率领边军与石匠在长城北十里处立碑。

碑石选用大同卫最好的青石,高两丈,宽八尺,由谢渊亲自题写碑文:“德佑三十五年春,大吴与北元定盟,立此碑为界,北属元,南属吴,互不侵扰,永通互市。”

碑侧刻着风宪司、兵部、玄夜卫的官印,以示郑重。

立碑那日,阿古拉作为北元代表出席,看着碑上的字迹,脸色复杂。

周毅握着他的手按在碑石上:“阿古拉使者,这碑是疆界,也是盟约,你我都要记住,和平来之不易。”

阿古拉点头:“周总兵放心,我主会遵守盟约。”

玄夜卫在碑旁筑了一座哨所,派驻十名缇骑,每日巡逻,记录越界情况。

谢渊还制定《疆界巡查法》:“缇骑每三日报一次界碑情况,边军每五日巡查一次缓冲带,现越界放牧者驱回,偷越奸细者格杀勿论。”

此法后来写入《大吴会典》,成为边境管理的铁律。

大同卫互市如期开市,北元牧民牵着战马、赶着牛羊而来,换取大吴的粮食、布匹、茶叶。

市场由玄夜卫与边军共同守卫,入口处设检查站,严禁铁器、兵器带入。

风宪司属官在市场内巡查,防止商贩哄抬物价、以次充好。

开市第一日,交易额就达千两白银。

北元牧民捧着雪白的面粉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;大吴商贩收到上好的皮毛,也乐得合不拢嘴。

周毅站在市场高处观望,对谢渊道:“没想到互市效果这么好,牧民有了粮食,自然不想打仗了。”

谢渊却指着市场角落:“你看那些眼神闪烁的,定是北元派来的奸细,在打探我军虚实。

玄夜卫已盯上他们,只要不闹事,就让他们看——让他们看看我大吴的富足,看看边军的精锐,断了他们的念想。”

就在互市顺利进行时,沈炼查到李三背后还有更大的鱼——前镇刑司指挥使王显的儿子王魁。

王显当年因贪腐案被谢渊弹劾下狱,病死狱中,王魁一直怀恨在心,从流放地逃回后,便勾结李穆余党与北元奸细,妄图借和谈之机制造混乱,颠覆谢渊主导的边军新政。

玄夜卫缇骑顺着李三的供词追查,现王魁躲在大同卫城郊的一座破庙里,化名“王秀才”

,平日里以教私塾为掩护,实则与北元使者阿古拉的随从暗通款曲。

缇骑在庙后墙根下挖出一个陶罐,里面藏着数十封密信,其中一封写着“中秋夜趁互市人多,放火烧粮车,嫁祸北元,逼朝廷撕毁和议”

,落款正是王魁的笔迹。

更令人心惊的是,密信中还提到“大同知府赵全已允相助,届时开放西城门,放死士入城”

沈炼立刻将消息报给谢渊,谢渊望着密信上“赵全”

二字,眉头紧锁——赵全是英国公张懋的门生,去年因“治理蝗灾有功”

被提拔为大同知府,没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