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1章 唯有丹心昭日月清霜犹照鬓边斑(2 / 5)

的欢呼,或许藏着层层叠叠的欺瞒。

大军行至代州,张霖果然带着“秋粮满仓”

的奏报迎驾。

他引萧桓至州衙粮仓,仓门打开,白花花的谷子堆得齐腰高,粮吏捧着谷粒笑道:“托陛下洪福,今年风调雨顺,亩产比往年多三成!”

百姓在仓外欢呼,萧桓却弯腰捻起一把谷子,指尖触到颗粒冰凉,细看之下,谷粒边缘有潮湿的霉斑。

“这粮存了多久?”

他忽然问。

张霖脸上的笑僵了一瞬,忙道:“刚入仓半月,许是夜里返潮……”

话未毕,谢渊已走到粮仓角落,拨开表层谷子,露出底下黑的陈粮。

“张知府,”

谢渊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“《大吴律?仓律》规定‘新粮入仓需单独存放,陈粮需标注年份’,你用陈粮充新粮,还敢说‘增产’?”

仓外的欢呼声戛然而止,百姓们望着黑的陈粮,脸上的笑容渐渐变成惊愕。

张霖额头冒汗,扑通跪下:“陛下恕罪!

是……是下面粮吏糊涂,臣失察!”

他偷瞟李谦,见对方别过脸不敢对视,心一点点沉下去——他原以为李谦会帮着圆谎,此刻才知,这班师路上的“官官相护”

,在铁证面前如此不堪一击。

夜审张霖的驿馆烛火通明,案头堆叠的账册高及尺许,最上面的《代州秋粮入库册》墨迹犹新,却在“验收官”

处留着半枚模糊的州衙朱印,显是仓促盖就。

张霖跪在冰凉的青砖上,起初还梗着脖子狡辩,膝头在砖上蹭出细碎的声响:“陛下明鉴!

实是朔州李谦致信教唆,说‘陛下班师喜见功绩,报增产必蒙圣恩’,臣一时糊涂才……”

话未说完,谢渊已从玄夜卫缇骑手中接过一卷书信,指尖捻开泛黄的纸页,烛火在信上投下晃动的光影。

“张知府倒是会推责。”

他声音不高,却带着冰碴般的寒意,将信在张霖面前缓缓展开,“这是你德佑二十一年冬写给太原知府刘成的密信,墨迹经玄夜卫验过,确是你亲笔。

信中写‘朔州已虚报冬防功绩,代州若如实呈报,恐显我等无能’,还约定‘若事,共指粮吏营私’,这‘张霖’二字的落款,你总认得吧?”

张霖的目光刚触到信上字迹,脸色“唰”

地褪尽血色,膝头一软重重磕在砖上,出闷响。

他抬手想去抓谢渊的袍角,却被缇骑厉声喝止,只得伏在地上痛哭流涕,泪水混着鼻涕在青砖上洇开一小片湿痕:“臣罪该万死!

去年冬防银本是三万两,太原知府刘成说他辖内遭了蝗灾,硬借去一万五千两填赈灾窟窿,臣不敢催讨,又怕冬防查账露馅,才……才逼着粮吏用陈粮充新粮,虚报了三千石增产啊!”

萧桓坐在主位,指尖无意识地叩着案几,案上的《大吴律》翻在“贪腐篇”

,书页被烛火烤得微微卷。

他望着张霖颤抖的背影,又瞥向账册里“每石新粮折银五钱”

的记录,指尖忽然停在“民户缴粮单”

上——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指印深浅不一,显是百姓饿着肚子缴的粮。

“《大吴律?贪腐篇》载明:‘虚报政绩、克扣民粮者,杖一百,流放三千里。

’”

他声音平静得近乎冷冽,目光扫过张霖,“你不仅虚报,更用霉的陈粮欺瞒,置百姓温饱于不顾,当加一等,流放五千里,永不得回京。”

说罢,他转向谢渊,烛影在他眼角的细纹里晃动:“玄夜卫即刻传讯太原知府刘成,查他借银的真实用途,顺带查查这‘粮吏营私’的说辞,代州粮吏若有同谋,一并锁拿。”

窗外夜风卷着沙尘拍打窗棂,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