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1章 雪覆圜丘列鼎彝龙章亲授使臣知(5 / 5)

音里带着彻骨的冷意,“王林的党羽像躲在墙缝里的耗子,不丢块肉出去,怎会知道洞在哪儿?”

他看向神位前仍在燃烧的香烛,青烟袅袅缠着晨光上升:“谢渊有印有旨,更有这满街百姓的民心作盾,这些蛀虫越是急着跳出来,越能让三军看清——谁在护国安边,谁在通敌叛国。”

晨光终于穿透云层,金色的光芒泼洒在圜丘坛的“天心石”

上,将那方空置的印匣照得透亮,铜匣边缘的“监察”

二字在光中若隐若现。

远处传来先锋营的号角声,呜咽而坚定,越过天坛的红墙,越过德胜门的箭楼,在辽阔的雪原上回荡,似在宣告:这场涤荡贪腐与敌寇的征途,已伴着民心与刀光,真正启程。

片尾

祭天誓师的威仪震慑京师,萧桓以印信与圣旨赋予谢渊监察重权,当场驳斥勋贵阻挠,显露出肃清贪腐的决心。

大军开拔途中,谢渊依密报设伏,于黑风口截获通敌粮车,查实李嵩之子王谦私通北元的罪证,以“先斩后奏”

旨立斩王谦,军心大振。

坛下暗流涌动的勋贵自此敛迹,镇刑司旧部惶惶不可终日,亲征大军在严明法纪与忠勇信念的护持下,朝着大同卫稳步推进。

卷尾

《大吴史?德佑实录》载:“三十日,帝祭天誓师于天坛,授谢渊都察院印,赐‘先斩后奏’旨,许‘贪腐五十石、通敌有证者立斩’。

时有镇刑司旧党李嵩阻议,帝斥之,曰‘边军冻毙时,法司何在?’三军肃然。

大军行至黑风口,渊依密报破北元伏兵,斩通敌粮官王谦,获军械三百件,军威大震。

论曰:‘誓师之要,在明法纪、鼓民心。

萧桓授印赐旨,非仅赋权,实乃破勋贵相护之局。

谢渊临机斩王谦,以铁腕证圣意,使‘先斩后奏’非虚文,令‘整肃纲纪’入军心。

古之亲征,必以监察为耳目,德佑此举,得之矣。

(十二月初一,大军抵宣府卫,边军信使持周毅血书迎于道左,言‘城中粮尽三日,仍可再战’。

)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