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3章 暗哨潜行追月影清流执笏叩天颜(2 / 5)

/p>

三人的附和声在殿内翻涌,一时间竟无人反驳,连檀香烟气都仿佛被这股“主战”

的声浪冲得晃动起来。

李穆跪在地上,眼角的余光瞥见萧桓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,心里的得意又涨了几分——只要陛下点头兵,这军功、这粮草好处,便都落进了他的口袋。

谢渊站在文臣班中,青袍的褶皱里还带着晨露的湿气。

他听着李穆等人的慷慨陈词,指尖却在朝笏背面轻轻摩挲——那里刻着“求实”

二字,是他当年中进士时恩师所赠。

昨夜通政司的老吏偷偷递信,说近月军报“遗失”

颇多,今日见李穆急着兵,心里的疑团愈浓重。

他上前一步,青袍扫过砖面出轻响,在主战的声浪中显得格外清晰:“陛下,臣有异议。”

这三个字不高,却像一盆冷水浇在沸腾的油锅里,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
李穆猛地转头,三角眼瞪着谢渊,猩红袍袖下的手攥得更紧,指节泛白如霜。

谢渊却恍若未觉,垂眸整理了下朝笏,目光沉静如潭。

一场无声的交锋,已在晨光中的紫宸殿悄然展开。

萧桓的目光扫过跪奏的武将,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:“大同烽燧遇袭?为何朕未收到急报?”

李穆心头一紧,随即高声道:“陛下,边报在路上!

北元骑兵来去如风,若等报至再兵,恐为时已晚!

臣已查得,大同卫现有兵力不足,粮草尚可支撑,只需援军一到,便可反败为胜!”

“粮草尚可支撑?”

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文官班中传出,谢渊手持朝笏,缓步出列。

他青袍上的褶皱还带着晨露的湿气,朝笏的象牙边缘被摩挲得亮:“威远伯此言差矣。

按《大吴驿传制》,大同至京师驿路畅通,急报三日必达。

今烽燧遇袭已逾五日,为何通政司未有片纸送达?臣昨日查阅通政司‘军报名录’,见九月初三有‘大同急报’登记,却未见呈御,不知威远伯可知其中缘由?”

李穆脸色微变,膝盖在金砖上微微滑动:“谢御史多虑了,想来是风雪延误,通政司尚未分拣完毕。”

他偷瞄了眼站在武将班尾的王林党羽——忻城伯赵武,对方立刻出列附和:“谢御史乃文臣,不知边报传递之难!

北疆风雪大,驿马折损是常事,何必揪着延误不放?”

“揪着不放?”

谢渊的目光转向赵武,带着穿透性的锐利,“忻城伯忘了去年大同赈灾?彼时急报一日三递,风雪再大也未延误。

为何如今烽燧遇袭,急报反而‘延误’?臣闻通政司吏目说,近日军报多经镇刑司‘核验’,不知是否属实?”

这话如石子投水,殿内瞬间安静。

文官班中,通政使刘大人额头冒汗,他昨日见镇刑司扣压奏疏,却敢怒不敢言,此刻被谢渊点破,嘴唇翕动着说不出话。

王林缩在武将班后的柱影里,三角眼死死盯着谢渊,手指不自觉地绞着拂尘——他没想到谢渊竟查起了通政司名录。

“谢御史莫不是想借边报之事,攻讦镇刑司?”

李穆猛地提高声音,试图转移话题,“当前要务是兵援边,而非追究文书快慢!

若再拖延,大同危矣!”

他身后的几位勋贵立刻附和,“威远伯说得对!

当务之急是兵!”

“谢御史分明是怯战!”

谢渊却不为所动,朝笏顿在金砖上,出清脆的声响:“臣非怯战,是惧‘盲战’!

若边军粮草真如威远伯所言‘尚可支撑’,为何通政司名录上有‘大同卫请拨冬衣’的奏报?若急报真为风雪所阻,为何镇刑司的值房夜夜灯火通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