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3章 暗哨潜行追月影清流执笏叩天颜(1 / 5)

第三集?朝堂初辩

《大吴会典?朝会仪制》载:“凡军国重事,于紫宸殿廷议。

文武百官按‘文东武西’列班,奏事者出列跪奏,言毕退班。

帝坐御座听政,可问可议,最终定夺。

廷议需录‘起居注’,详记所言所决,藏于内阁档案。”

紫宸晨钟催列班,朱袍青袖各藏奸。

边尘未到烽烟急,驿路谁将密报删?

暗哨潜行追月影,清流执笏叩天颜。

莫叹朝堂风浪急,千秋功过在毫间。

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初七,卯时的晨钟刚过,紫宸殿的朱门便缓缓推开。

晨光如碎金般洒在金砖上,映得殿内的檀香烟气愈清晰,百官按“文东武西”

列班,朝服的皂色在晨光里泛着肃穆的光泽。

御座上的萧桓尚未登殿,殿内却已弥漫着无形的张力,像一张拉满的弓,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射出利箭。

李穆站在武将班,猩红的伯爵朝服在晨光里格外扎眼。

那袍子用蜀锦织就,金线绣的麒麟纹在碎金般的晨光中泛着亮,腰间玉带扣的羊脂玉温润通透——这都是去年借“南疆平叛”

之名贪墨的战利品。

他双手按在玉带扣上,指节因用力微微白,指腹摩挲着玉扣上的暖光,昨夜王林派心腹小太监递来的口信还在耳畔回响:“大同密报已锁暗格,名录涂改妥帖,大人放心。”

悬了一夜的心总算落地,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。

今日廷议,他要抢在任何“不利消息”

传到御前之前,力主“急援北疆”

一来可借“驰援”

之名让妻弟张通判监运粮草,每石粮抽成两升,三万石便是六千石,转手倒卖能赚白银万两;二来若能侥幸打场小胜仗,伯爵晋侯爵便指日可待。

他偷瞄了眼文臣班列的谢渊,见对方青袍素带,朝笏是最普通的象牙料,正垂眸慢条斯理地整理朝服前襟,那副“事不关己”

的模样让他心头火起——一个寒门御史,也配与他这世袭伯爵抗衡?

“陛下驾到——”

李德全尖细的唱喏声穿透殿内的檀香烟气,萧桓身着十二章纹龙袍,玄色的底料上绣着日月星辰、山龙华虫,每一步踏在金砖上,都带着沉稳的回响。

百官齐刷刷撩袍跪地,山呼“万岁万岁万万岁”

,声音在高大的殿宇间层层回荡。

李穆跪在地上,眼角的余光却仍死死盯着谢渊的青袍,见对方叩时脊背挺得笔直,像根不肯弯折的青竹,心里的火气更盛。

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

萧桓落座御座,声音带着初临朝会的沉稳,目光扫过阶下群臣,落在御案堆积的奏疏上。

李穆立刻抓住机会,膝盖在金砖上一磕,出“咚”

的脆响,动作干脆利落地出列:“陛下!

北疆急报,大同烽燧遭北元游骑袭扰,三寨告警!

臣请即刻兵三万,以京营精锐为先锋,臣愿领兵驰援北疆,定能三日破敌,扬我大吴国威!”

他话音未落,武将班中便有三人接连出列,动作整齐得像是排练过:“威远伯所言极是!

北元小儿屡犯疆界,当战决,杀一儆百!”

说话的是忻城伯赵武,他是李穆的儿女亲家,去年冬衣采办分了五千两好处;“臣愿领兵出征,自带家将三千为前部,三日便可抵达大同!”

这是武定侯世子,刚通过李穆谋了羽林卫指挥佥事的缺;“大同乃北疆屏障,断不可失!

迟则生变,陛下当定夺!”

说话的是兵部侍郎,妻弟在山西做粮道,靠着李穆的关系捞了不少油水。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