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o章 铁骑踏平狼山雾青史长留护法澜(1 / 5)

《大吴会典?刑法篇》载:“凡谋逆通敌者,虽宗室不赦;凡伪印乱政者,虽旧臣必诛。”

德佑二十年春,玄夜卫的密信带着漠北的风沙闯入京城,蜡封上的飞鹰纹缺角如一道暗符,揭开了代王旧部借尸还魂、勾结瓦剌的惊天阴谋。

当盐引拓片的龙纹缺角与王林案旧印重合,当硫黄墨信的弯钩与周显账册笔迹吻合,一场关乎国法尊严与九边安危的终极较量,已在朝堂的烛火与边关的风沙中拉开序幕。

谢渊手中的识墨石,不仅要辨盐引之伪,更要破人心之暗——这是护法者的使命,亦是国法穿越阴霾的微光。

朔风卷雪九边寒,盐引藏奸墨未干。

识石能辨千重伪,臣心终照一寸丹。

铁骑踏平狼山雾,青史长留护法澜。

莫道阴霾遮白日,国法如天永不残

一、漠北密信?飞鹰纹的终局序幕

玄夜卫的密信躺在青玉镇纸上,狼山桑皮纸特有的粗纤维在晨光中根根分明,边缘还沾着漠北的盐碱霜,用指尖捻起时,细盐粒簌簌掉落,在镇纸上留下星星点点的白痕。

蜡封上的飞鹰纹第三趾缺角格外扎眼,谢渊取来识墨石轻擦缺角,石面划过之处,显露出极细的阴刻线——这线纹呈“人”

字形,与赵显令牌暗记的阴刻线分毫不差,连拐角的弧度都精确到半度之内。

“桑皮纸浸透漠北盐碱水,纤维间隙含氯化钠晶体。”

谢渊对照玄夜卫附的验状,取来银壶滴温水在信角,水痕漫过之处,淡红色的字迹像血珠洇开:“漠北‘代王’已收王林余党五百,瓦剌赠战马千匹(齿龄五岁以下)、弯刀五百柄(带飞鹰纹),许以‘九边盐引专销权’,约定春汛冰融时南下。”

墨迹带着淡淡的狼毒草味,这是漠北特有的制墨原料,三年前王林案的伪币夹层里,他就闻过这股刺鼻的气味。

附页的盐引拓片泛着靛青光泽,是用狼山桑皮纸双层拓印的,边缘还留着拓印时的墨晕。

钤印“代王亲军司”

的龙纹缺左角,三道磨损划痕在晨光中清晰可辨。

谢渊取出玄夜卫特制的铜尺,刻度精确到分毫,量得第一道划痕长一寸二分,角度三十七度——这与王林案代王旧印拓片的划痕数据完全吻合,连划痕末端的细微崩裂都如出一辙。

“当年旧印是被狼牙棒磕出的缺口,”

他指尖轻触拓片,“这仿印连磕碰的力度都在模仿。”

玄夜卫截获的瓦剌密使供词更令人心惊,麻纸供词上沾着漠北的沙砾,供词写着:“每收一名余党,盐引十道,凭引可在漠北换牛羊三十头(母羊占六成)、粮草五石(青稞为主)。”

密使袖中搜出的硫黄墨信,字迹捺画末端带着明显的弯钩——这弯钩收笔极轻,带着刻意的滞涩,谢渊从卷宗柜取出周显账册,两相对比,弯钩的弧度、收笔的力度竟完全一致。

用识墨石轻抹,信纸上显露出赤铁矿粉末的暗红痕迹,经玄夜卫化验,含矿量五成七,与漠北黑石山的赤铁矿成分严丝合缝。

谢渊从案头取出识墨石,这石面经百年米醋浸泡,遇硫黄墨即显青黑色。

他将石面贴在盐引拓片的钤印上,片刻后提起,朱砂层下果然显形出飞鹰纹暗记:“这是代王旧部的‘双纹防伪’,龙纹为明,飞鹰为暗。”

他指着暗记的第三趾缺角,指尖在拓片上停顿,“赵显令牌的飞鹰缺角、周显盐引的飞鹰暗纹,都带着这同款缺角,如今终于连成完整的证据链。”

晨光漫过案头,将盐引拓片的纹路照得愈清晰。

谢渊突然注意到拓片边缘的细微褶皱,那褶皱里嵌着一粒极小的沙砾——用放大镜细看,沙砾的石英含量占三成,正是漠北戈壁独有的沙砾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