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(4 / 5)

谢渊取出王林的供词比对,其"

飞"

字同样缺笔——那是他幼时断指留下的笔迹缺陷。

"

王林参与了血书的传递,"

林缚突然悟道,"

他故意学泰昌帝的缺笔,好让后人认出飞鹰厂。

"

谢渊却摇头:"

是泰昌帝学他的,"

指着血书的落款时间,"

泰昌七年,王林已是盐司吏目,帝必知其笔迹特征。

"

血书的夹层里还有半张盐引,编号与晋商万民书中掉出的完全衔接——这是泰昌帝留下的完整证据链,从则例碑到血书,再到盐引,环环相扣。

谢渊将血书与碑刻拓片呈给内阁时,杨一清的手抖得厉害:"

先帝早已预见今日,"

他在奏议上批"

改则例,复碑刻之制"

,"

再拖,边军就要哗变了。

"

德佑帝的朱批在三日后传回:"

准开中改制,以碑刻为凭,凡篡改则例者,族诛。

"

旨意到达大同那日,谢渊让人将血书刻在则例碑的背面,与原手谕相映成辉。

晋商代表在碑前哭跪不起,谢渊却指着血书:"

不是朝廷不给活路,是你们把活路走成了死路。

"

城隍庙的钟声再次响起,这次的钟声里,带着边军操练的呐喊——那是改制带来的新生。

代王的姻亲、礼部尚书王显突然上奏:"

开中改制牵动国本,"

他的奏折里附了十位勋贵的联名信,"

请陛下暂罢此事,待边患平息再议。

"

谢渊在朝堂上逐条驳斥:"

边患正源于则例被改,"

他将瓦剌马印的拓片传阅,"

飞鹰纹马印,就是改制的理由。

"

户部尚书突然附和:"

勋贵中确有与晋商往来者,"

他的指节叩着案几,"

臣查到,王尚书的侄子在范家银号入了股。

"

王显的脸瞬间涨红,却强辩:"

入股不等于通敌。

"

谢渊却甩出其侄子与瓦剌使者的密信:"

用盐引换战马,还不算通敌?"

镇刑司余党在狱中散布流言:"

谢渊改则例,是为自己揽权。

"

他们甚至伪造谢渊与晋商的密约,试图动摇改制的根基。

谢渊让人将密约与自己的笔迹比对,在朝堂上公之于众:"

这渊字的竖笔太直,我写字向来带弯,"

他冷笑,"

镇刑司的伪造术,还是这么拙劣。

"

德佑帝当庭下旨:"

查抄镇刑司旧档,凡参与改则例者,无论勋贵,一律严惩。

"

旨意既出,朝堂上的反对声浪顿时平息——谁都知道,这位年轻的皇帝,终于要动真格了。

大同百姓自来到则例碑前,老人们抚摸着"

纳马不得折盐"

的刻字,讲述着泰昌年间"

盐足马壮"

的好日子。

一个曾在边军服役的汉子哭道:"

俺爹说,当年我们的盐能腌肉,现在的盐淡得像水,"

他指着抄本,"

就是这破本子害的!

"

晋商的店铺门前渐渐冷清,范家掌柜想关门歇业,却被百姓拦住:"

把吞我们的盐引吐出来!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