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(4 / 4)

查岁贡而非铜矿,既给楚王留了面子,又断了他的铜料借口;宗人府查火漆窑,看似针对赵王,实则逼他供出太子的关联。

"

臣遵旨。

"

谢渊叩时,听见皇帝袍袖扫过《皇吴祖训》的窸窣——那声音,与方才玉镇纸磕屏风的清响,竟形成微妙的和鸣。

他忽然想起在江西见过的老吏,总在断案时故意露出破绽,让涉事各方自相攻讦。

夜风掠过奉天殿的鸱吻,永熙帝望着案头新送的密报,上面写着"

太子连夜召见楚王属官"

他忽然笑了,笑得像腊月里的梅,冷而不冽:父亲说宗藩如枝,可他更知道,枝与枝的纠缠,才是树干最好的屏障。

当诸王在都察院的弹劾中焦头烂额,太子的广惠仓,自然会露出更多破绽。

玉镇纸的"

九州一统"

在烛下流转,永熙帝忽然提笔,在齐王的折子上批下"

准赈"

二字——这是让齐王用赈银填补私铸亏空,也是让他的榷场成为众矢之的。

帝王的权衡,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,而是让每颗棋子,都在棋盘上走出最合时宜的步数。

卷尾

太史公曰:永熙帝夜访上书房,非为查案之实,实为平衡之术。

谢渊以验铜辨漆之能,层层揭开诸王合谋之网,然帝王心术,在乎"

分而治之"

楚王握铜、赵王控漆、齐王铸币、太子收粮,此等盘根错节之势,非谢渊一人能破。

观其查案,验铜料、辨火漆、追密信,无不合乎《洗冤集录》之法;论其心迹,念茶农、守律法、犯天威,尽显风宪官之骨。

虽不能止宗藩之乱,却让九王夺嫡的阴诡,在国法的烛照下,现出了原形。

此等孤臣,堪称国之栋梁!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