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(1 / 3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刑部志》载:"

诏狱鞫问,需有司礼监、刑部、都察院三司会审。

其罪囚供状,须当堂封存,若有翻供,需三堂官连署方可重审。

"

永熙三年十一月初十,巳时初刻,诏狱那扇包着铁皮的铁门缓缓开启,腐木与霉菌交织的气息裹挟着经年累月的潮气扑面而来,竟将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都浸染成了青灰色。

谢渊尚未跨进门槛,袖口便蹭上了墙缝渗出的暗褐色水渍,那粘稠的触感,让他想起曾在案牍上晕开的、犯人的血泪。

操劳本是分内事,拒礼为开廉洁风

永熙三年十一月初十,巳时初刻。

诏狱甬道的青砖上,青苔在阴影中泛着冷幽幽的光,谢渊每一步落下,都惊起几只仓皇逃窜的老鼠。

六十四名罪囚蜷缩在潮湿的草席上,曾经鲜亮的官纹早已被扯碎,青紫色的鞭痕蜿蜒在他们裸露的皮肤上,像一条条丑陋的蜈蚣。

当谢渊的目光扫过镇刑司典狱长时,那人下意识地将手腕往袖口里缩了缩,可那三横一竖的砖窑刺青,还是像一道永不褪色的罪证,瞬间刺痛了谢渊的双眼——那年在扬州乱葬岗,他亲手从骸骨堆里挖出的无主枯骨,烙铁留下的印记与此分毫不差。

"

谢大人,三司会审官已至。

"

刑部司官的声音在封闭的空间里炸响,惊得典狱长浑身一颤。

谢渊死死盯着对方颤抖的指尖,指甲缝里还沾着暗红的痕迹,与几年前在魏王府地窖积水里,那些断指骨殖指节处的磨损如出一辙。

那些骨殖至今还安静地躺在御史台的证物箱里,每根指骨关节处刻着的细小数字,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匠人们被强征时的绝望。

"

开始吧。

"

谢渊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的铁器,在甬道里荡起阵阵回音。

当大理寺评事展开弹劾卷宗的刹那,镇刑司指挥使突然出夜枭般的嚎叫:"

御史台栽赃!

"

可谢渊却敏锐地捕捉到他往袖口摸索的细微动作,那熟悉的弧度,与曾经在私矿里,罪犯藏匿刀片时的手法一模一样。

他几乎是本能地冲上前,一把攥住对方的手腕,掌心触到的不是预想中的利刃,而是一块刻着密文的驼骨——这与昨日漕帮冒死送来的密信中,描述的逆党信物完全吻合。

就在这时,甬道尽头传来铁门被撞开的巨响,墙皮簌簌掉落。

几个浑身散着浓烈水腥气的汉子踉跄着冲了进来,怀里紧紧抱着的布包在地面拖出长长的暗红痕迹。

"

大人!

"

为的汉子膝盖重重砸在青砖上,出沉闷的响声,"

漕帮兄弟在清江浦捞到的!

"

他抬起头的瞬间,谢渊心中猛地一震——那人眼尾狰狞的疤痕,和曾经在运河惊涛骇浪中,他拼死救起的幸存者如出一辙。

布包打开的瞬间,一股混着河泥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,几乎让谢渊作呕。

他的手指在清单上停顿,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,这种北疆特有的劣质羊皮纸,让他想起几年前从运河沉尸怀中取出的账册。

而更让他心跳加的,是每笔数目后都画着的断桨标记——那是漕帮弟子被残忍砍断右手后,用左手在船桨上刻下的复仇符号。

他的耳边突然响起萧栎昨夜密信中的话:"

断桨处,必有余党。

"

胸腔里的热血开始翻涌,既有终于接近真相的激动,又有对逆党暴行的愤怒。

典狱长瞳孔猛地收缩,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谢渊的眼睛。

当对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