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(2 / 2)

,酒液渗入"

丙巳一十七陈七"

的碑缝,红土遇酒泛起深褐,恍若匠人当年未干的血迹。

谢渊看见陈虎将父亲的断指骨殖埋入碑基,骨殖上的"

烈"

字火印在土中渐渐隐去,取而代之的,是新刻的"

吴"

字徽记。

酉时三刻,暮色漫过义冢。

谢渊独坐碑前,见每株柏槐的红绳都指向碑心,形成北斗状的魂归图。

玄夜司呈上的《匠人恤典》正式朱批,条"

匠人遗孤免役十年"

的字迹旁,永熙帝用小楷注:"

朕之江山,乃匠人断指所砌。

"

戌时初刻,月光照亮碑阴的"

丙巳零一陈六"

,字口的红土突然反光,竟映出七年前砖窑里的刻范身影。

谢渊抚过断笏裂痕,听见远处传来《断指谣》的调子,混着夜风,在柏槐间形成共振。

他知道,这座义冢立的不仅是碑,更是立起了大吴的脊梁——当匠人遗孤们在碑前种下第一株柏苗,当永熙帝的御笔与匠人血墨在碑石上相融,那些曾被焚烧的范模、被截断的手指、被碾碎的骨殖,终将在律法的护佑下,化作守护山河的铁骨忠魂。

亥时初刻,更夫的梆子声里,义冢的柏树枝叶沙沙作响。

谢渊望向碑额"

铁骨流芳"

,见每个字的笔画间都嵌着极细的砖窑红土,恰如匠人当年刻范时,渗入指甲缝的土粒。

他忽然明白,所谓义冢,从来不是亡魂的栖息地,而是大吴律法的再生之地——当断笏埋入冢前,当红绳缠上柏根,匠人骨血便与王朝根基永远相融,让后世子孙知道:这万里江山,是断指者刻就的丰碑;这太平盛世,是焚身者煨热的黎明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