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边防》载:"

居庸关为京畿北门,南北二门额皆刻太祖手书天下第一雄关,每岁望日,守将需以三牲祭旗,旗面绘獬豸吞日纹,遇缺笔则补朱漆,违者夺俸半年,漏报敌情者斩。

"

永熙四年七月十五,居庸关的月光穿过层云,在"

雄关"

匾额上投下冷霜。

谢渊的獬豸冠缨拂过石匾,指尖忽然触到"

雄"

字左下缺笔——本该饱满的笔画竟被腐蚀出月牙形缺口,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,与七年前砖窑匠人被酸液灼伤的伤口如出一辙。

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

永熙四年七月十五,戌时初刻。

居庸关的敌楼角铃在晚风中轻响,谢渊的绣春刀鞘擦过"

天下第一雄关"

匾额,缺笔处的石粉簌簌而落。

他借着火折子光芒细辨,缺口边缘的酸蚀痕迹呈不规则锯齿状,正是魏王府细作惯用的"

五毒散"

腐蚀特征。

"

守将何在?"

谢渊的铁尺敲击石匾,回声惊起堞口栖鸟。

身着锁子甲的守将匆匆赶来,靴底沾着的靛蓝色粉末在月光下格外刺眼——那是《谍报例》中记载的魏王府密信显形剂。

"

回大人,"

守将的声音带着秋霜,"

匾额缺笔乃风雨侵蚀风雨能蚀出五毒散的青灰?"

谢渊的铁尺点在缺笔处,"

《关防图》明载此匾用玄石雕刻,刀枪难损,何况风雨?"

他忽然揪住对方靴帮,靛蓝粉末簌簌落向月光,"

去年霜降至今,你靴底的靛蓝粉积了三分厚,该不是拿太祖手书练显形术吧?"

亥时三刻,守将的私宅暗格里,浸过酒的麻纸在烛火下显形。

谢渊展开密信,"

中秋月缺,鞑靼破关"

八字的笔锋里,藏着极小的北斗状刻痕,与截获的商队密信如出一辙。

更漏司呈上的《敌情周报》显示,鞑靼可汗的牙帐已移至云州暗堡,与密信中的"

月缺为号"

恰好对应。

"

萧烈倒会借月亮做兵符。

"

谢渊冷笑,密信边缘的火漆印浮现出砖窑残瓦纹路,"

他以为缺笔雄关能惑天威,却不知太祖刻匾时,早把雄字笔画铸进匠人骨血——丙巳位砖窑的三百二十名匠人,哪个不是断指刻范,用骨头撑起这道关?"

子时初刻,居庸关的月亮升至中天。

谢渊亲率玄夜卫执凿,在关门内侧石壁刻下"

丙巳-o1陈六丙巳-17陈七"

等三百二十个名字,每个名字旁都凿出断指形状的凹痕——那是砖窑匠人被残害的共同印记。

火星溅落在守将脚边,映得他面如土色。

"

这些名字,"

谢渊的凿子停在"

丙巳-三十七王七"

处,"

是魏王府砖窑里被焚尸的冤魂。

他们断指时没哭,被活埋时没哭,"

凿子重重落下,石粉混着砖窑红土扬起,"

但他们的血,早把居庸关的每块城砖泡成了钢!

"

守将突然跪地,从衣领扯出半片砖窑残瓦,瓦背"

烈"

字火印与匾额缺笔的酸蚀范围完全吻合:"

萧烈说月缺之日,鞑子骑兵会踩着匠人尸骨入关"

片尾:

丑时初刻,新刻的匠人名字在月光下泛着暗红——那是谢渊用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