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军器》载:"

凡铸甲胄,必于甲里镌刻监造官、主铸匠人姓名,深三分,涂朱砂以显。

偷工减料者,斩;私用废铁者,斩;磨毁刻痕者,夷三族。

甲胄成,需经御史台火煅水淬,凡开裂者,铸坊全族流放三千里。

"

永熙四年六月初三,宣化卫的铸甲坊腾起赤红热浪,谢渊的獬豸冠缨被火星燎出焦痕,手中铁尺敲过新造的明光铠,空哑的回响惊飞梁上栖息的寒鸦——那是七年前砖窑坍塌时,匠人临终前的哀鸣在记忆里的回响。
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

永熙四年六月初三,未时初刻。

宣化卫的铸甲坊内,七十二座熔炉正将生铁熔成金汤,谢渊的绣春刀鞘扫过堆积如山的甲胄,刀柄上的獬豸纹突然卡住半片甲叶——甲胄内侧的刻痕被刻意磨平,却在醋液浸透后显出血色小字:"

丙巳-十七代铸,断指三根"

他的瞳孔骤然收缩,这个编号,正是父亲手札中记载的砖窑失踪匠人陈七。

"

拿熔铁令来!

"

谢渊的铁尺重重击在铸甲坊的青铜钟上,火星溅落在甲胄刻痕处,将血色字迹映得格外刺眼。

铸甲坊主的棉袍浸透汗水,腰间牛皮袋里掉出半块砖窑残砖,砖面"

烈"

字火印与三年前战马烙痕如出一辙。

"

大人饶命"

坊主的膝盖碾碎地上的铁渣,"

魏王府逼我们用砖窑余铁,说否则便否则便活埋如陈七?"

谢渊掀起甲胄内衬,未磨平的暗纹在火光中显形——"

魏烈"

二字的笔锋里,嵌着极细的人骨碎屑,"

《军器新例》卷四第二款:废铁需投黄河沉底,你们却私铸甲胄,"

他指向甲缝间的红土,"

此土出自魏王府私矿,与襄王砖窑的丙巳位土脉同源!

"

当军卒从铸甲坊的暗窖拖出成箱砖窑余铁时,夕阳正将熔炉染成血色。

谢渊捡起一块带有人形凹痕的废铁,缺口处的氧化层下,隐约可见"

丙巳-17"

的刻痕——那是匠人陈七被铁水灼伤时,手指在铁块上烙下的最后印记。

"

每块废铁,都是匠人断指的模子。

"

谢渊的声音混着熔炉轰鸣,"

陈七被砍断三根手指,却还要用残手铸甲,你们拿他的血淬火,良心可被熔炉化了?"

他抖开《砖窑伤亡簿》,陈七的名字旁注着"

断指代铸,失血而亡"

,与甲里血字严丝合缝。

片尾:

酉时初刻,宣化卫校场的熔甲炉燃起冲天火光。

谢渊亲自执锤,将问题甲胄投入熔炉,火星飞溅中,甲胄内侧的"

魏烈"

暗记逐渐扭曲,却在铁水冷凝时显露出完整的"

吴"

字火印——那是太祖朝流传下来的正统印记,被逆贼的私铸痕迹掩盖了三年。

永熙帝的车辇停在炉前,案头《军器监造册》的朱批还带着怒意:"

宗人府批给魏王府的废铁,原来都成了逆贼的甲胄。

"

他望向谢渊被火光映红的脸,"

朕记得泰昌帝曾说,匠人手指是大吴的铸甲模子,如今看来,逆贼竟拿模子当燃料。

"

谢渊叩时,断笏与甲胄残片相碰,出清越的响。

他知道,这炉熔甲的火光,烧的不仅是问题甲胄,更是烧向所有敢拿匠人骨血铸逆的贼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