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129星际智慧图谱:星河永流(2 / 6)

文中的数学谜题,竟都在以某种隐性逻辑向这个节点汇聚,“就像有双眼睛,一直在看着人类文明的数学发展史。”

    此时的火星农业舱,周明刚完成“溲种法”的改良试验。按照《氾胜之书》记载,古人将兽骨汁、附子末与种子混合搅拌以提高发芽率,他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火星土壤中提取的微生物菌剂,并用纳米涂层包裹种子形成保护层。检测仪显示,改良后的青稞种子发芽率从68%提升至92%,根系长度增加了40%。艾拉举着沾满赤铁矿粉尘的记录板跑过来,屏幕上正推送着“太白”天文台的重大发现:“你看,宇宙那边在跟我们聊数学,我们这边在把两千年前的农书变成星际种植指南,这算不算跨时空的默契?”

    周明笑着调出种子生长数据曲线,与地球实验室传来的河姆渡稻谷生长模型叠加:“古人说‘顺天时,量地利’,现在我们知道,‘天时’是宇宙规律,‘地利’是星球环境,而人类的智慧就是连接两者的桥梁。”他指向舱壁上的温度传感器,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正模拟着地球江南的四季变化,“你看这组数据,和《农桑辑要》里记载的‘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’的气候条件完全吻合,只是我们用算法实现了它。”

    就在两人准备记录新一批生长数据时,农业舱的应急警报突然尖锐响起。三号舱的补光系统全面瘫痪,稻穗在骤然变暗的空间里微微低垂。周明立刻切换到备用电源,昏暗的应急灯光下,他发现是线路老化引发的短路——火星的昼夜温差极大,金属接口在反复热胀冷缩中出现了裂痕。“古法里没有电路维修,但有‘未雨绸缪’的道理。”艾拉迅速拿出工具剪断线头,周明则调取了过去半年的设备运行日志,“我们之前只关注了作物的生长周期,却忽略了设备在火星环境下的损耗规律,这是个教训。”

    维修过程中,周明的个人终端收到了地球传来的“太白”信号解码进展。当看到π的数值序列时,他突然想起爷爷曾说过的话:“庄稼的行距株距,历法的二十四节气,都藏着数的道理。”他抬头看向恢复光亮的稻田,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