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七百一十一章 给我们竖拇指(3 / 7)

股取士,实务策论全删!”

    “唉,那岂不是又回到从前?读书只为做官,哪管百姓死活?”

    “可谁敢反对?连寒门书院都被说成‘聚众谋逆之所’,要严加查办呢!”

    陈砚听着,手指微微发抖。不是愤怒,而是痛心。他曾以为制度一旦建立,便可自我运转;如今才明白,制度若无人心支撑,终将崩塌如沙塔。

    抵达京城那日,正值早朝。

    太和殿外,百官肃立。景熙帝已非当年懵懂孩童,而是身着龙袍、眉目冷峻的少年天子。他在丹陛之上宣读诏书,声音清亮却冰冷:

    “朕承天命,统御万方。然近年以来,民间诉讼日增,谤议横行,吏治纷扰,实非盛世之象。自即日起,裁撤各省‘民诉台’,停办‘青年参议局’,科举复归经义取士。另设‘肃言司’,专查诽谤朝政、蛊惑民心之徒,一经查实,严惩不贷!”

    群臣俯首称是。唯有站在末列的一位年轻御史越众而出,高声抗辩:“陛下!《大明新律》明文规定,监国辅政大臣卸任后,其所立制度非经‘咨政院’审议不得废除!今陛下未经公示听证,擅自更改国策,恐违祖制,失信于民!”

    那人正是陈砚十年前选拔入六部实习的寒门学子李慎之,如今已是监察道主事。

    皇帝脸色骤变:“尔敢质疑朕?”

    “臣不敢质疑陛下,但不敢不问是非!”李慎之跪地叩首,“昔年陈大人曾言:‘法律若不能护弱者,则不如无。’今日废民诉台,等于断百姓申诉之路。他日若有贪官横行,灾情隐瞒,谁来发声?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两名侍卫已上前将其拖出。殿外传来杖责之声,一下又一下,沉重如雷。

   &n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