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七百零九章 京都外围,堺港之战(3 / 6)

满风霜刻痕。

    考试当日,贡院外人山人海。士子们锦衣华服,仆从簇拥,而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袍,孤身一人立于角落。试题揭晓??

    **“试论西北边军粮饷克扣之弊,并提出可行改革方案。”**

    陈砚握笔的手微微发抖。这不是题目,这是他全家的血泪史。

    他闭上眼,脑海中浮现父亲倒下的身影、母亲深夜织毯的驼背、弟弟饿得哭不出声的脸庞。然后,他睁开眼,提笔疾书:

    >“臣闻仓廪实而知礼节,然今西北诸镇,仓廪虽盈,士卒饥寒交迫,何也?盖因‘层层拨付’之弊也。朝廷拨银百万,经布政使、按察使、卫指挥使层层截留,至基层将士手中不足三成。此非贼寇劫掠,实乃体制蛀虫噬心……

    >臣以为,当行‘直拨到营’之法:户部核算总额,银两不经地方,由漕运专船直达边军粮台;另设‘军民共监会’,每营推选老兵二人、民代表一人,监督账目公示。若有虚报冒领,一经查实,剥职查办,永不叙用……

    >更须废除‘以役代饷’旧例。士兵戍边,非奴工筑城,岂能强征劳力而不给分文?顾相公曾言:‘国家养兵千日,不可一日视其为草芥。’若连基本口粮都无法保障,则忠勇何来?军心何安?”

    洋洋三千余言,一气呵成。交卷时,监考官林修远亲自接过试卷,翻阅片刻,抬头看他:“你是哪里人?”

    “甘州百姓之子。”

    林修远目光一颤,又问:“这‘军民共监会’之策,是你自己想的?”

    “是。我在敦煌听驿丞说过一句话:‘上面的好政策,到了下面就成了刮地皮的刀。’所以我一直在想,怎么让百姓也能握住这把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