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64、150亿成本球幕影院正式亮相!星际科幻盛宴即将拉开帷幕!(4 / 5)

人,而是上千名举着手机直播的市民。人群中有人高喊:“你们不是犯人,你们是证人!”

    当晚,陈飞发布新视频。

    画面中,他站在一片荒地上,身后是尚未拆除的《燎原》拍摄布景??那座象征老电影院的建筑,如今只剩下骨架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很多人在等我倒下。”他说,声音平静,“等我妥协,等我逃跑,等我说‘算了’。但我还在。你们也在。而且越来越多。”

    他转身,指向远处一座山丘。

    镜头拉远,上百名年轻人手持摄像机、手机、DV,正朝这边走来。他们来自不同城市,素不相识,却在同一时间集结于此。

    “今天,我们重建这座影院。”陈飞举起一块砖,“不是为了放我的电影,而是为了给你们每一个人留一块银幕。”

    人群欢呼。

    他们开始砌墙,搭梁,钉窗框。有人负责画海报,有人搬运投影仪,还有孩子抱着旧胶片跑来:“这是我爷爷收藏的《城南旧事》,能放吗?”

    三天后,新影院落成。没有名字,只有一块木牌挂在门口:**说话的地方**。

    首映之夜,放映的第一部影片,正是那位听障女孩的小禾拍摄的《我想说话》。

    全场安静。字幕滚动时,有人默默打开手电筒照亮屏幕,仿佛怕她看不见观众的回应。

    电影结束,小禾走上台。她用手语说:“谢谢你们听我说话。接下来,我想听你们说。”

    于是,有人站起来,讲自己失业半年不敢告诉父母;有人说起被校园霸凌却无人相信;一位母亲含泪讲述儿子抑郁症自杀未遂的经历……

    那一夜,没有人离开。直到黎明破晓,仍有人在发言。

    陈飞坐在角落,录下了整晚的声音。

    后来,这段音频被命名为《回声录》,作为《破壁》的序章永久保存。

    三个月后,“破壁计划”覆盖全国二十三省,累计支持一千二百七十六部民间影像作品诞生。其中四十三部被国外电影节收录,两部获国际人权纪录片大奖。

    国内虽无正式认可,但变化已在发生。

    某省级电视台悄悄开设《普通人的时间》栏目,每晚十分钟,播放观众投稿的真实故事;教育部将“媒介素养教育”纳入课改试点,鼓励学生拍摄微型纪实片;甚至有地方政府邀请“破壁”团队协助制作政务宣传片,主题是“听不见的声音”。

    最讽刺的是,当初发文批评“苦难美学”的那篇社论作者,私下联系陈飞,希望将自己的父亲??一位尘肺病患者??的故事拍进下一部作品。

    “他快不行了。”对方在短信里写道,“但他从来没被人真正看见过。”

    陈飞答应了。

 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