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夜棚说法(2 / 4)

砯崖2 元迪 2721 字 23小时前

泛黄,笔尖划过的痕迹还带着墨香,字迹有的工整,有的潦草,却都透着同样的力度。钢笔、圆珠笔、铅笔散乱地放着,笔帽全没了踪影,笔尖却锋利;最显眼的是那支毛笔,笔杆是普通的竹制,笔锋上还沾着未干的墨汁,在白纸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晕,像是刚写完某个重要的批注。

    而在这一切的中间,一本红色封皮的书静静躺着,像块压舱石。封面上的国徽在灯光下闪着庄严的光,金属质感的图案边缘有些磨损,却丝毫不减那份不容亵渎的厚重。下方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”十二个金色的大字,被手指摩挲得发亮,像一把钥匙,仿佛要打开某个尘封已久的秘密,又像一把剑,要劈开现实里的重重迷雾。

    “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与寻常的拆迁补偿,有着本质区别。”中年男人的声音带着点沙哑,却像块石头投入静水,在棚子里荡开层层涟漪。他低头看着桌上的法典,手指在“耕地补偿”四个字上轻轻敲击,“我们之前讲过的拆迁补偿,说到底是对‘物’的核算——房子值多少钱,院子里的树能赔多少,搬走时的车费、误工费怎么算,都是一笔笔能算清的账。但耕地不一样,它不是死的财产,是活的根基。”

    他抬起头,目光扫过小桌子前的三个年轻人,眼神里带着种恨铁不成钢的认真:“所以耕地补偿制度在立法时就强调,不能只给钱了事。最核心的新增项,就是‘开垦耕地计划’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占了一亩好地,不光要给农民补偿,还得想法子再弄出一亩能种庄稼的地来——要么自己组织人去开荒,要么缴钱让政府去开,总之不能让耕地总量变少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拿起那本《土地管理法》,翻开其中一页,指腹在某一行字上反复摩挲:“更关键的是验收权——明确归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。为什么要把权放这么高?就是怕基层放水。你想想,要是让县里、乡里自己验收,今天张三打个招呼,明天李四送点东西,那‘占多补少、占优补劣’不就成了家常便饭?”

    他吸了口烟,烟雾从嘴角溢出,像声悠长的叹息。“可现实呢?这套制度常常成了‘高悬庙堂的空文’。”他的声音沉了下去,带着种压抑的愤怒,“宝盖村就是个例子,好好的水田被征去盖厂房,承诺的‘新开垦耕地’在山坳里,石头比土多,别说种水稻,种玉米都长不高。可验收报告照样写着‘合格’,公章盖得清清楚楚,红得刺眼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更绝的。”他掰着焦黄的手指,一条一条数着,“有的地方把耕地开垦费挪去盖办公楼,农民去问,就说‘钱紧张,先欠着’;有的干脆不搞开垦,按每亩几千块给农民‘一次性补偿’。农民看着钱不少,可几十年后呢?地没了,钱花光了,子孙后代靠什么活?”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九章夜棚说法(第2/2页)

    他的手指重重拍在法典上,红色封皮发出沉闷的响声。“省级政府的验收权?层层往下传,传到最后,就是乡镇干部拿着照片拍脑袋‘合格’。文件往来倒是规范,可落到实处,全成了形式主义。这耕地红线,不是用墨水画的,是靠土坷垃堆的啊!”

    他身旁也坐着两个年轻人,穿格子衬衫,戴黑框眼镜,低着头飞快地记着笔记,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,偶尔停下来咬着笔杆皱眉,像是在消化那些沉重的现实。穿蓝色工装,袖口沾着油污,捧着那本《土地管理法》,手指在书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