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夜棚说法(1 / 4)

砯崖2 元迪 2721 字 20小时前

    第九章夜棚说法(第1/2页)

    墨浸寒烟裹夜市,孤灯破暗旧摊新。

    指焦藏锐书生骨,笔批旧牍破迷津。

    征地欺农官舍蠹,徒听谆谆夜渐深。

    莫叹条文悬紫殿,星火终期照耕人。

    暮色像浸透了墨汁的棉絮,一层层裹紧了大地,百货夜市的高峰已经退去,烧烤的火炉正旺,零星的塑料包装袋在浓烟里打着旋。曾金辉的铁皮棚子却像块倔强的礁石,稳稳扎在路边,棚顶那盏裸露的白炽灯亮得格外执拗,把周围的黑暗烫出一个不规则的洞。

    往日里堆得密不透风的商品此刻已被彻底翻整,原先横七竖八的纸箱被码成齐整的方块,装着玩具的麻袋沿墙根排开,连沾着机油的扳手、铁锤、电线、排插都按大小摆放整齐——显然,这里要彻底告别旧模样。原先堵着门的摊位被整体挪走,拆下来的木板被重新拼接成两道直行的长栏,沿着棚子两侧的铁皮排开,边缘的毛刺包裹了胶布,像两道沉默的防线。所有木板沿着摊位边缘绕了个圈,在棚子中央围出一大块方正的空地,沥青地面上还留着木屑与灰尘的混合着纸屑,踩上去簌簌作响,空气中弥漫着木柴与铁锈的味道,仿佛一场静默的仪式刚刚落幕,旧的秩序已被拆解,新的格局正在成形。

    空地正前方支着块稍大的木板,板面上留着几道深痕,像是被斧头劈过,此刻却擦得发亮,权当临时讲台。木板后方的角落,一张小方桌稳稳地立在中央,很旧很旧的桌面,却透立得很沉稳,仿佛在不平整的沥青地上扎了根。桌子旁散落着五六个小凳子,有的凳面裂了缝,用铁丝捆得结结实实;有的缺了条腿,钉着新的木条。它们高低不等,大小各异,却都规规矩矩地守在桌边,像是在等待着什么,又像是在守护着什么。

    主位上坐着个的中年男人,指间夹香烟,火苗在灯光里明明灭灭,像颗不肯熄灭的星。长长的烟灰悬在指尖,他却恍若未觉,任由那点火星在黑暗里倔强地跳动。烟雾从指缝间缓缓升起,袅袅娜娜地漫过他的脸颊,在棚顶的灯光下晕成一片朦胧的白,又被穿堂风卷着掠过摊开的书页,留下淡淡的烟草味。他的指尖被烟熏得焦黄,指节修长,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垢,像极了腊月里蒸熟的腊肉,泛着油亮的光泽,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经年累月的粗糙与故事。

    他披着件黑色西装,肘部磨出了毛边,袖口的纽扣快要掉了,随着他动作摆动,黄色衬衫印着细密的黑色暗格,在灯光下若隐若现,像是藏着数不清的秘密,衬衫袖口卷到小臂,露出不算结实的手腕。一头浓密的黑发沾着些许灰尘——瞧这长度,怕是两个月没剪了。头发遮住了他大半眉眼,却挡不住那双眼睛里的锐利,像是藏在密林里的狼,沉静,却带着随时能撕开迷雾的锋芒。

    小桌子上像片被细心耕耘的田,几本厚厚的书被翻得卷了角,书脊裂开缝,用透明胶带缠了又缠,封面上的字摸得光亮,却更能清晰辨认出“土地管理”“农村政策”的字样。几张白纸毫无规则的散落着,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迹,有的地方被划掉重写,墨团叠着墨团,像是在与某个难题死磕;一叠信笺压在笔记本上,信笺边缘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