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集 董卓进京(6 / 9)

马络绎不绝入城,皆都大惊失色,也不知董卓到底还有多少人马在城外。

袁绍、曹操等西园七尉,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。

李儒见朝廷诸将不敢稍动,即劝董卓以何太后所赐兵符,令张济、樊稠持至西园尉,收揽七尉兵权。

那西园七尉群龙无,见了兵符即降,毫不费力。

少帝此时未及过问禁军之事,胡车儿和臧霸又只在内宫应值,一心保护少帝和陈留王安危,对宫外诸般变故,自是一无所知。

董卓得了西园之兵,随后又将禁军编入麾下,登时兵强马壮,放眼京师中再无敌手。

卢植、王允等眼见董卓以博大,这才知道中计,由此后悔不及。

董卓心中大喜,私下与李儒商议:我用先生之计,如今军权在手,朝廷已尽在掌握之郑但我观朝中文武各怀异志,袁绍等禁军将领更是不服,下一步将奈之何?

李儒:主公欲收百官之心,只需一人入朝,为公所用。

董卓:何人具此人望?

李儒:议郎蔡邕,文冠下,举世仰为泰斗,门生遍于朝野。

十余年前,因受中常侍曹节及将作大匠阳球迫害,去官还乡,浪迹江湖。

主公若得此人辅佐,必得下文人归心。

董卓:某在西凉之时,倒也早就听蔡邕名气,着实不。

但不知今在何处?

李儒:臣闻蔡邕刚自江南北返,现在泰山闲居。

董卓当即便令李儒修书,盖上司空玺印,使前往泰山郡,下令征召蔡邕入朝。

蔡邕收到公文,因素闻董卓劣迹斑斑,便推年老有病,不能应征,打使者回报。

董卓闻报大怒,骂道:蔡邕虽有人望,也不过一介酸儒而已。

如此骄君傲上,实在可恨!

若是惹恼了我,灭其三族,也只不过就是转足之间事耳。

便又檄令州郡刺史,征召到府。

蔡邕闻风声不善,万不得已,且想起史子眇道长之托,也想入朝辅佐少帝刘辩,当下只好辞别好友诸葛珪,应命入京。

董卓见了蔡邕之面,早就忘其抗命之过,如获至宝,异常敬重,当即任命为代理祭酒。

旋即又觉不妥,再推举为侍御史、治书侍御史、尚书,连升三级,遍历三台,自古少见。

接着又升任蔡邕为巴郡太守,却又不舍其离朝,再被留任侍郑

蔡邕虽然宠辱不惊,心下也自感念董卓知遇之恩。

少帝刘辩闻蔡邕归朝,这一喜更非可,立即诏命请至金殿,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群臣,便公然以恩师称呼。

同时心中想念蔡琰,却无由问候。

董卓既请蔡邕入朝为官,又问李儒对付袁绍、曹操等一班武将之策。

李儒:这个容易。

来日主公上朝,可与群臣议废少帝而立陈留王,以观此班武将动静。

顺公者昌,逆公者亡,此秦赵高指鹿为马之计也。

董卓:我观当今少帝怯懦呆傻,陈留王虽然年幼,而聪慧机智犹过今上。

以聪慧机智之主以代怯懦呆傻之帝,倘终不为我所用,岂不弄巧成拙?

李儒:主公有所不知。

少帝表面怯懦,内心颇多智狡。

且何太后在朝,文武大臣与何进有旧,必誓死报效少帝,此非主公所能挟制。

陈留王乃董太后抚养成人,主公若诈称与太皇太后同宗,为其无罪而被鸩害昭雪,顺其遗命立陈留王为帝,则朝中必有因同情董后而顺从主公者。

且自董后驾崩之后,陈留王无论宫内宫外均无亲信,若被主公拥立为君,除主公之外其还能用谁?如今朝廷无主,主公不就此时行事,迟则有变。

来日主公可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,谕以废立之事;百官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