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来者何人?敢在圣驾面前大呼叫!
董卓眼见陈留王区区稚龄少儿,但语气颇为豪壮,不由一怔,顺口答道:我乃西凉刺史董卓,奉大将军檄命,特来保驾。
刘协高声斥道:既来保驾,子在此,何不下马?
董卓不料眼前儿竟有如此气魄,料是亲王贵胄,又见丁原与诸大臣围护车驾,不由收了气焰,慌忙下马拜于道左,山呼万岁。
陈留王唬住董桌,心中大定,遂又以善言抚慰:西凉刺史千里勤王,是个功臣。
董卓暗暗惊奇,就车前拜叩少帝,并奉酒食。
少帝略加抚慰,诏命护驾还宫。
董卓领旨上马,令西凉兵前导,并州兵马合后,簇拥车驾回归洛阳。
丁原纵马前来拜见,董卓哼了一声,洋洋不睬。
丁原身后吕布和张辽均各大怒,但因当着子之面,只得隐忍不。
少帝刘辩当日还宫,见了何太后,母子劫后余生如梦初醒,俱各抱头痛哭。
太后诏令扑灭余火,检点宫中,却不见了传国玉玺,并许多库中珍宝,俱化为灰烬。
少帝怜念兄弟刘协,怕母亲因国舅之死而忌恨董后,又因忌恨董后转而欲杀陈留王,故将刘协留在自己身侧,不使其离开半步,并秘令胡车儿和臧霸暗地保护。
胡、臧二人领旨,应诺而去。
少帝心知董卓、丁原等诸侯在京,久必酿成大乱,又请太后诏命擢升袁绍为都尉,曹操副之,统领八尉禁军,以卫内宫。
太后心恨少帝庇护陈留王,更恨袁绍和曹操杀害亲弟何苗,遂坚执不准少帝所请。
如此以来,西园八尉便即群龙无,各自为政,乱成一团。
董卓虽屯兵城外,但每日带其数千铁甲马军入城,横行街市,京都百姓俱都惶惶不安。
董卓为显示自身威仪,且欲观察百官反应,每于下朝之际带领兵弁出入宫庭,略无忌惮。
后军校尉鲍信见董卓日益跋扈,遂向袁绍及司徒王允进言,宜早日定计,除去董卓。
袁绍及王允二人未得太后旨意,皆不可轻动,宜多加安抚为上。
鲍信一怒之下,自引本部军兵出京,径投泰山去了。
次日早朝,何太后照例垂帘主政,诏命封赏平乱诸臣,拜董卓大司空、前将军、鳌乡侯,总领京城禁军及本部西凉兵马;并州刺史丁原加封执金吾,却无兵权。
丁原大失所望,本欲自回并州,却又恋恋不舍,于是驻兵城外,心下犹疑不定。
吕布看出丁原心思,进帐谏道:那董卓虽然跋扈,手下不过三千兵马。
京中禁军除后军校尉鲍信出走,其余尚有近两万兵马,都在曹操及袁绍、袁术兄弟手郑那曹操及二袁本与董卓不和,明公若与其联手共除董贼,何愁大事不成!
丁原沉吟道:我欲除董卓久矣。
奈何我与袁家兄弟及曹操并无交情,如谋不成,反遭其害。
不如遣张辽且回并州,令张杨尽并州兵马前来,与董卓并力死战!
即令张辽连夜赶回并州,调兵前来。
张辽得令,飞马出营而去。
吕布见丁原不纳自己计策,又走了膀臂张文远,暗自回营气恼。
董卓虽然表面跋扈,但自思营中只有三千人马,远非西园八尉敌手,因此忐忑不安。
谋士李儒献计:大人何不行疑兵之计,以震慑百官群僚?
董卓:何为疑兵之计?
李儒:可令将部下人马分为两班,轮番于夜间悄悄出城,次日却列队自西门而入,擂鼓穿城而过,又自东门而出。
如此十数次,则有数万大军之状,岂谁不惧?
董卓大喜,便令部下李傕、郭汜诸将,照计而校
如此十余日后,满朝文武见西凉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