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长安风起于青萍之末(5 / 9)

倾,似乎来了兴趣。

“教化万民,固然是好事。

但如今,太子大哥远在凉州,推行‘格物’之学,已让天下不少读书人,心中生了困惑。”

“他们认为,‘格物’之学,究其根本,乃是奇技淫巧,与圣人大道,背道而驰。

如今长安城内,虽人人读《论语》,但思想之根,却已被那‘格物’搅得混乱不堪。

长此以往,国本何在?道统何存?”

李治的这番话,说得情真意切,将自己完全摆在了一个为“儒家道统”

而忧虑的守卫者位置上。

长孙无忌的眼中,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。

他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治,等待他继续说下去。

李治知道,鱼儿,已经开始要咬钩了。

他站起身,再次对长孙无忌行了一礼,神色变得无比“诚恳”

与“彷徨”

:“侄儿人微言轻,心中虽有万千忧虑,却不敢妄言。

只是夜读史书,偶有所感,写下了一些浅薄之见。”

“今日特带来,想请舅父这般德高望重的国之柱石,为我斧正一二,以免侄儿误入歧途。”

说着,他从随身的侍从手中,接过那个用锦缎包裹的书稿,双手恭敬地,呈了上去。

长孙无忌的目光,落在那份书稿之上。

他没有立刻去接,而是深深地看了李治一眼。

那一眼,仿佛要穿透李治的皮囊,直视他灵魂深处的野心。

书房内的空气,在这一刻,仿佛凝固了。

良久,长孙无忌才缓缓伸出手,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书稿。

他解开锦缎,露出了里面用上好宣纸书写的封面。

当看到封面上那几个,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篆体大字——《氏族志·补遗》时,长孙无忌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,瞳孔,猛地一缩!

他翻开书稿,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。

书房里,只剩下纸张翻动的“沙沙”

声。

李治静静地站在一旁,垂手而立,连呼吸都放得极为轻缓。

他知道,现在任何多余的言语,都是画蛇添足。

他已经将自己最锋利的武器,递到了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