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“但你承载着四百多位教师的记忆。”斯扎拉克打断她,“更重要的是,你不怕犯错。你知道什么叫‘我不知道’并不可耻。”
人群寂静。然后,一位老人缓缓举起手:“我支持艾拉。”
接着是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到最后,所有人都举起了手。
第七日清晨,新队伍出发。艾拉穿着改制过的防寒服,肩上背着防水知识包,胸前挂着那枚从档案馆带回的教师徽章??一枚锈蚀的铜片,刻着一句话:“以无知为起点,方能走向真理。”
临行前,斯扎拉克交给她一本小册子。
“这是我写的《反赞美手册》。”他笑着说,“第一条:当你想说‘这都是神的旨意’时,请改成‘我觉得可能是这样’。第二条:当别人告诉你‘从来如此’,请回问‘那第一次是谁决定的?’”
艾拉郑重收下。
队伍消失在地平线后,斯扎拉克转身走向工地。第一堂课,今天就要开始。
二十个孩子围坐在临时搭起的遮阳棚下,眼神好奇而紧张。他们中最大的不过十二岁,最小的才五岁,大多只会写自己的名字,有些人甚至连拼音都没学全。
斯扎拉克没有发课本,也没有拿粉笔。
他蹲在地上,用一根树枝划出一道直线。
“这是什么?”他问。
“线!”一个男孩抢答。
“对。”斯扎拉克点头,“但它也可以是一条路、一道伤口、一次选择。你们觉得呢?”
孩子们面面相觑,有人小声说:“它可以是裂缝……墙上的那种。”
“很好。”斯扎拉克微笑,“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一条线能把世界分成两边,你怎么知道自己站在哪一边?”
没有人回答。但这回,沉默不再是恐惧,而是思索。
下午三点,第一块黑板安装完毕。是用报废的金属板打磨而成,表面坑洼不平,但刷上了自制chalk(石灰混合蛋清)。斯扎拉克写下今日课题:
>**今天我们学习:如何提出一个问题**
他转过身,面对学生们:“你们每个人,都要在纸上写下一个你想知道的事。不能写‘神为什么创造世界’这种标准答案题,要写让你晚上睡不着的问题。”
一个小女孩怯生生举手:“要是问题太傻怎么办?”
“没有傻问题。”斯扎拉克说,“只有还没被理解的好奇心。”
那天傍晚,他收集了十九张纸条。有一张画了个圆圈,旁边写着:“太阳会不会累?”另一张则问:“如果我说谎,但没人发现,我还是坏人吗?”
最后一张字迹稚嫩,却让他久久凝视:
&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