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总的原则是:技术越高,等级越高,贡献越大,待遇越好!
我们要让技术真正‘吃香’,让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。”
这个清晰的设想一经抛出,立刻在常委会上激起了远比之前更为明显和复杂的波澜。
尽管八级定工在东北地区有着先行经验,但那依旧被与会的一些同志视为“区域性试点”,
其做法和成效尚未得到高层会议的广泛背书和认可。
如今,陈朝阳要将这套以“技术能力”为核心、打破资历的评级体系,在汉东全省范围内、跨行业地推行,其冲击力可想而知。
它精准地刺入了两个最敏感的领域:固有的观念与潜在的利益格局。
在观念上,它挑战了长期存在、对“工人阶级大家庭”朴素团结的理解,以及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。
将“技术”这个硬指标置于“工龄”和“人缘”之上,让一些习惯了旧有思维模式的干部感到不适和担忧。
在利益上,它意味着资源的重新分配,工资、住房、医疗待遇、社会地位,都将向拥有更高技术等级的工人倾斜。
这无疑会触动那些依靠资历而非技术占据较好岗位、享受较好待遇的群体的奶酪,也会给企业管理者和工会组织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。
会场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,随即,各种质疑、担忧和深究的目光,便聚焦到了陈朝阳身上。
一场关于公平、效率、团结与发展的更深层次交锋,即将展开。
果不其然如陈朝阳所预料,它触及了固有的观念和利益格局。
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