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o9章 展才是硬道理(3 / 4)

,不少人已经神情倦怠,思绪飘散。

说实话,大部分观众听得似懂非懂,理解不了多少,倒是更看重说话的气势、仪态、口音好不好听,跟着别人点头附和。

所以此时需要刻意放慢节奏,先让大家松口气,笑一笑,醒醒神。

林向安起身,拱手向众人一揖,不急着开讲,而是先环顾四周,笑着调侃道:

“方才三位仁兄高谈阔论,可谓珠玉连篇,在下听得脑门直冒汗,心里想着:这场比试怕是轮不到我开口了。”

众人没想到他会这样说,纷纷笑了起来。

感觉这人和其他三个有些不同,而且这位还是个神童呢!

原本有些倦意的茶客和不耐烦的听众,也忍不住抬起头望过来。

林向安接着说道:

“可回头一想,这不是辜负大家的期望吗?索性轮到我了,还是要说道说道,那我说点浅的、讲点实的。”

台下一些人笑出了声,有人低声道:“这人真有意思!”

林向安趁机继续,语气轻松:

“说实话,我们这一场比的不是谁策论好与否,而是真要设身处地去想,要让这天下怎么安、百姓怎么活、国家怎么强。”

林向安目光扫了一圈,笑着摆摆手,

“不过说正经的,大伙儿想想,咱为啥非得‘融南北’?

图什么?不就图个过得踏实点,国家稳当点,咱们子孙后代也能日子越过越好吗?

那光靠修水道、做买卖、念书就够了?”

众人听的聚精会神,还没等听众开口。

他自问自答,语气一挑:“还不够!”

“得让田里多打粮,布匹织得快,大船跑得远!

说白了——‘干活得有新家伙事儿,种地得有新法子’!

啥意思?就是:实打实的本事,才是硬道理!”

这一句一出口,许多茶客眼前一亮,甚至有人轻轻拍了下桌子。

说到这,林向安神情渐渐收起了笑意,语气也变得坚定,才将自己的观念抛出:

“在下以为:格物致知,实学为基。

《大学》有云:致知在格物。

治国安天下,不能只讲心性理学,还得讲究实用。

过去朝廷颁《农桑辑要》,开水路、造战船,哪一样不是靠实学立国?

如今若要真正南北融合,也该继承先贤思路:大兴格致实学!”

他顿了顿,换了一种更直接的说法:

“说白点儿,何谓格致实学?非止朱子穷理。

还要会几何、懂天工,知道机器怎么运转、铁水怎么炼、布匹怎么织。

“当于南北要冲,设‘实学馆’。

集燕赵之巧匠,吴越之良工,共究:

怎么让江南织机一拉千丝、效率翻倍?

怎么让北地炼铁更快、钢更硬、器械更利?

怎么种田能亩产成双、少劳多收?

此非小道,实乃富国强兵、活民安邦之根基!”

说到这,他再度抬头,望向台下,语气加重一分:“器利工善,南北同利。”

“张兄讲疏河,然河工之铲,若得新法锤炼,锋锐持久,则役夫省力,工期可缩!

而货通四海,海船换了新帆,跑得更快、载得更多,岂不是利上加利?

这些利器、新法,不该只留一地之用,而应南北共享。

新农具先送到江淮田里试,

新织法传到苏杭中州家家户户。

北方可得江南之巧,南方也能学北地之坚。

器无南北,善用者皆利器;

技不分东西,利国者就是良方!

这才是真正的融合。”

也就是科技兴国,方方面面的展。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