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禾记:长沙郡新稻录
长沙郡的四月,晨露还凝在田埂的草叶上,就被一阵喧闹搅散了。
南坡下那片刚翻整好的稻田边,挤满了挎着竹篮、扛着锄头的百姓,农官李稷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,手里捧着个陶碗,碗里盛着的稻种在朝阳下泛着油亮的金黄,颗颗饱满得像要胀开似的。
“都静一静!”
李稷清了清嗓子,声音裹着晨雾传出去,“这是秦将军特意从咸阳调来的新稻种,名叫‘楚穗丰’,你们瞧瞧——”
他抓起一把稻种递到台前,“比咱们以前种的‘早籼’颗粒大一圈,壳薄,出米率高,最要紧的是,抗虫抗旱,亩产少说能多收四成!”
人群里立刻起了骚动,有人伸着脖子看,有人小声议论。
张阿伯挤在前头,花白的胡子上沾着露水,他颤巍巍地伸出手,李稷会意,倒了十几粒在他掌心。
老农用指腹反复摩挲着稻种,粗糙的纹路蹭过稻壳的光泽,眉头却没松开——十年前他吃过“新种”
的亏,那时郡里调来一批据说“高产”
的稻种,结果种下去要么不芽,要么抽穗时全是空壳,最后收的粮食还不够种子钱,家里老伴就是那年饿坏了身子,没熬到秋收。
“李官爷,”
张阿伯的声音带着点颤,“这稻种……真能长?别是跟十年前似的,坑了咱们庄稼人。”
这话一出,人群里的议论声更大了。
站在后排的王婶攥紧了竹篮,她男人去年在修河堤时伤了腿,家里就靠两亩薄田过活,要是稻种再出问题,今年冬天怕是要断粮。
年轻的农户李四急得直跺脚:“阿伯您别乌鸦嘴啊!
秦将军办事靠谱,上次修的灌溉渠多管用,这稻种肯定差不了!”
正说着,马蹄声从田埂那头传来,秦斩穿着一身粗布短打,裤腿卷到膝盖,沾了些泥点,看着不像个将军,倒像个常年下地的农户。
他身后跟着两个亲兵,扛着一捆标注着“播种量”
的木牌,还有个竹筐,里面装着用来示范的农具。
“张阿伯的顾虑我懂。”
秦斩走到台前,接过李稷手里的陶碗,蹲下身和张阿伯平视,“十年前那批稻种,是没经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