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天就能上簇了!”
李婶的声音提高了些,“去年俺家就收了半筐茧,今年有了这新桑苗,最少能收三筐!”
她算了算,三筐茧能卖不少钱,儿子的束修钱够了,还能给家里添床新被子,再买两斤肉,让孩子解解馋。
正说着,农官忽然指着册子上的一行字说:“将军,您看,按照现在的长势,庐江郡的纺织原料能增加三成,百姓的收入最少能增一成五。”
秦斩点点头,眼里带着笑意:“好。
下一步,咱们还要教百姓缫丝的手艺,把茧子加工成丝,再卖到外面去,让大家能赚更多的钱。”
李婶听得眼睛都亮了。
缫丝她听说过,隔壁县有人靠这个了家。
要是秦将军能教大家缫丝,那以后就不用只卖茧子了,赚的钱能更多。
她捧着茶碗,看着窗外的桑苗,心里的盼头像疯长的桑枝,一节节往上冒。
从医署出来,李婶提着桑叶往家走。
路上遇到不少村民,都问她桑苗的事。
“李婶,你家的新桑苗咋样了?”
“能采叶了不?”
李婶笑着一一回答:“活了!
长得好着呢!
再过几天就能采叶喂蚕了,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!”
走到村口,她看见几个农官正扛着桑苗往村里走,后面跟着几个村民,手里拿着锄头,脸上满是期待。
李婶知道,这是秦将军派来给村里其他蚕农送苗的。
她想起秦斩说的“推广到整个庐江郡”
,心里忽然觉得,这庐江郡的春天,好像比往年更绿了。
回到家,李婶把桑叶倒进蚕匾里。
春蚕已经长得白白胖胖的,正大口大口地啃着桑叶,沙沙的声响,在她听来,比任何声音都好听。
儿子放学回来,看见满匾的桑叶,高兴地问:“娘,今年的春蚕能结茧了吗?”
李婶摸了摸儿子的头,笑着说:“能,肯定能。
今年咱们能收好多好多茧子,到时候给你买新书包,再带你去寿春市集买糖人。”
儿子欢呼着跑出去,跟小伙伴们炫耀:“我娘说,今年春蚕能结好多茧子,要给我买新书包!”
李婶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