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秦斩采纳了陈阿爹的建议,让会木工的士兵按照陈阿爹说的弧度加工船底的橡木。
可士兵们以前没造过这么大的船,一开始总做不好,要么弧度太陡,要么太缓。
陈阿爹看在眼里,索性挽起袖子,拿起墨斗,在木头上弹出墨线:“你们看,从这里到这里,弧度要像月亮一样,这样水流才能顺着船底走。”
在陈阿爹的指导下,士兵们渐渐找对了窍门。
他们把加工好的船底橡木拼在一起,用榫卯结构连接,再用铁钉加固——这些铁钉也是用民生积分兑换的,比普通的铁钉更粗,更结实。
造船的日子里,寿春城的百姓们也常来帮忙。
李婶每天都会提着一篮桑叶包的饭团来,里面夹着腌菜,分给大家当午饭;素问偶尔会带着阿禾来,给大家送些驱蚊的艾草,还会帮受伤的人包扎;学堂的老儒也来过,看着大船的骨架一点点搭起来,忍不住感叹:“秦将军此举,真是解民之困啊。”
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云梦泽上时,一艘崭新的大船终于建成了。
船身长八丈,宽两丈,船身是深棕色的橡木,泛着光泽;船侧装着两个可拆卸的渔网支架,支架上的滑轮亮晶晶的;船舱分了两层,下层可以放渔网和捕到的鱼,上层能坐人。
渔民们围着大船,激动得拍手叫好。
小石头跑上前,摸了摸船帮,又摸了摸支架上的滑轮,眼睛里满是欢喜:“阿爹,这船真好看,比以前的大船还大!”
陈阿爹看着大船,眼圈红了。
他活了六十多年,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船。
他走到秦斩面前,深深鞠了一躬:“将军,谢谢您,您真是俺们渔民的救命恩人。”
秦斩扶起陈阿爹:“陈伯,不用谢我,这船是大家一起造的。
走,咱们今天就试试船,看看能不能捕到鱼。”
三、银鳞满舱与泽边欢宴
陈阿爹第一个登上大船,他走到船尾,拿起橹,轻轻一摇,大船稳稳地朝着泽心驶去。
和破小划子不同,这大船一点都不晃,橹也省力,陈阿爹摇起来毫不费劲。
渔民们也都上了船,王二嫂和几个妇女负责整理渔网,小石头和其他年轻的渔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