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3集 安抚民心(1 / 5)

楚风渐暖

寿春城的晨光,总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寒意。

秦旗在北门楼杆上猎猎作响,朱红底色上的玄鸟纹被风扯得变形,像一只俯视着城池的猛禽。

城楼下的青石板路,还留着半月前攻城时的血渍,雨水冲刷后凝成暗褐色的斑痕,像极了百姓脸上挥之不去的愁容。

秦斩站在太守府的二楼窗前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沿的木纹。

他刚结束与军需官的对账,案上摊着的楚地户籍册还带着墨香,可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背后,是他昨夜巡城时看到的景象——绸缎庄的门板只开了半扇,掌柜的探出头看见秦军巡逻队,又飞快缩回去;巷子里的孩子追着纸鸢跑,瞥见穿黑甲的士兵,立刻被母亲拽进怀里,捂住嘴不敢出声;就连城根下摆摊的老货郎,也只敢摆上几样破陶碗,见人来就慌忙低头,像怕被人抢走什么似的。

“将军,粮仓的钥匙都备好了。”

护卫赵信捧着个铜盘进来,盘里放着三把沉甸甸的铁钥匙,钥匙柄上刻着“寿春官仓”

四个字,铜绿还没完全磨掉。

这是楚军留下的官仓,半个月前秦军入城时,军需官怕出乱子,一直锁着,如今仓里的粟米再不,怕是要受潮霉。

秦斩转过身,玄色的便服领口松了两颗扣子,少了铠甲的压迫感,眉眼间多了几分温和。

他拿起一把钥匙,指尖能摸到钥匙齿上的锈迹:“让弟兄们把仓门全开,分粮的时候注意着点,老弱妇孺先领,不许跟百姓抢,更不许克扣。”

“您放心,”

赵信把铜盘递过去,“昨天您训过话,谁要是敢犯规矩,军法处置,弟兄们都记着呢。”

秦斩点点头,又想起什么:“去账房支二十两银子,让伙房多煮些粟米粥,放在粮仓门口,给没力气排队的老人孩子先垫垫肚子。”

赵信应了声“是”

,刚要走,又被秦斩叫住:“把我那身粗布褐衣找出来,等下跟我出去走走。”

赵信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过来。

将军是想微服巡查,看看百姓的真实光景。

他赶紧应声:“哎,我这就去准备。”

一、粮仓前的迟疑

寿春官仓在城西南角,是个四四方方的土坯大院,院墙足有两丈高,墙上还留着几处箭孔,是前阵子打仗时留下的。

辰时刚过,仓门“吱呀”

一声被推开,两个秦军士兵扛着“开仓放粮”

的木牌立在门口,木牌上的字是秦斩亲手写的,笔锋刚劲,却特意把字写得大了些,好让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看清。

可半个时辰过去了,仓门前只聚了二三十个人,都站在三丈开外的地方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没人敢上前。

人群里的王阿婆,手紧紧攥着布口袋的角,指节都泛了白。

家里的米缸三天前就见了底,小孙子昨天还喊着“饿”

,她本是第一个听到放粮消息的,可走到仓门口,看到穿黑甲的士兵,腿就软了。

前几年楚军抓壮丁,也是这样在粮站前拦着人,说是给粮,最后却把男人都拉去当了兵,她儿子就是那时候没的。

“阿婆,您怎么不上去啊?”

旁边一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小声问。

他是个货郎,叫陈二郎,昨天把最后一点糖糕卖了,换了两个窝头,今天也来碰运气。

王阿婆摇摇头,声音颤:“你没见过楚军的样子?当年也是这样,说是放粮,最后……最后把人都抓走了。”

陈二郎也皱起眉。

他倒是没被抓过壮丁,可上个月秦军攻城时,他躲在屋里,听见外面喊杀声震天,还有人喊“秦军屠城”

,虽然后来没见真屠城,可心里的怕还在。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