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盐,还有几个装着药材的布包。
小周拿着个铜锣,敲了三下,人群渐渐安静下来。
“乡亲们,多谢大家来!”
素问站在木桌前,声音清亮,“这几日市集上的流言,我想大家都听说了。
今天请大家来,就是想让大家亲眼看看,咱们和齐人的‘互赢’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”
她先拿起桌上的两个布包,打开来,一个里面是赵地的金银花,花苞饱满,色泽青白;另一个里面是齐人送来的金银花样品,花苞小了一圈,颜色也偏黄。
“大家看,这是咱邯郸的金银花,这是齐人刚种出来的样品。
齐人自己也说,他们的药材品相不如咱们的,就算卖,价钱也比咱们的低,怎么会抢咱们的生意?”
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起来,阿柱凑到王二柱身边,指着样品说:“你看,齐人的这花确实小,不如咱的好。”
王二柱皱着眉,没说话,眼睛却盯着那两个布包。
素问又拿起装土壤的布包,递给身边的药农:“大家可以传着看看,这个是齐地的盐碱土,这个是咱的土。
你们摸摸,尝尝,就知道齐地的地有多难种。
他们就算学会了种植法,没有好地,没有好种子,也种不出和咱们一样的药材。”
土壤样本在人群里传了一圈,有人捏了捏盐碱土,有人尝了尝,都皱起了眉头。
“这土这么咸,怎么种药材啊?”
“怪不得齐人要咱的种子,这地根本不行!”
议论声越来越大,之前的焦虑渐渐被好奇取代。
“还有这个。”
素问拿起桌上的竹简,“这是齐国农人给我的信,上面写着,他们需要咱们的种子,需要咱们教他们改良土壤的法子。
以后,他们会用海盐、海鱼来换咱们的种子和技术。
大家想想,去年咱们分的海盐,是不是比井盐好吃?今年要是能换更多海盐,还能换齐地的海鱼,咱们的日子是不是能更好?”
人群里响起一阵附和声,一个老妇人擦了擦眼睛,哽咽着说:“是啊,去年分的海盐,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好的盐,炖菜的时候放一点,香得很。
要是能一直换,我宁愿多种点药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