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96集 临别赠礼情谊深长(4 / 5)

起了齐国的家,想起了家里的田,想起了娘做的麦粥,眼眶不知不觉就湿了。

这三个月,他在赵地学到了本事,可也想家,现在要回去了,心里却又有些舍不得——舍不得赵地的药田,舍不得老周,舍不得素问姑娘,还有那些热情的赵地农学徒。

就在这时,院子门口传来了一阵笛声,是竹笛的声音,调子悠扬,和齐人的歌声慢慢合在了一起。

田伯他们回头一看,只见老周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支竹笛,正对着他们笑。

“老周!

你怎么来了?”

田伯又惊又喜,连忙站起来。

老周走进院子,把竹笛别在腰上,笑着说:“我跟里正说了,送你们到驿站,明天再回去。”

他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,打开一看,里面是些晒干的枸杞和金银花,“给你们路上泡水喝,解乏。”

阿禾连忙给老周搬了个凳子,让他坐在篝火旁。

老周坐下,拿起一根柴火,添进篝火里,说:“你们走了,药田东边的那片决明子,我会帮你们看着,等秋天收了籽,要是你们需要,我就遣人送到齐国去。”

“那太感谢你了!”

田伯连忙道谢,他知道,老周这是记着阿禾种的那几株决明子,也记着他们的约定。

篝火旁,齐人的歌声还在继续,老周的竹笛也吹了起来。

笛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,飘出驿站的院子,飘向漆黑的夜空,和天上的星子撞在一起。

天上的星子密得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银,晚风裹着饼的香气和柴火的暖香,绕着篝火打了个转,又飘向远方——那是齐国的方向,也是希望的方向。

田伯看着篝火旁的人,看着老周吹笛的侧脸,看着阿禾年轻的笑容,心里突然觉得踏实。

他知道,这次回齐国,他们带回去的不只是种子和竹简,还有赵地人的情谊,还有种好庄稼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希望。

“老周,明年春天,要是你们赵地的药田需要帮忙,我们一定来!”

田伯举起手里的粗瓷碗,里面盛着温好的米酒,对着老周说。

老周也举起碗,和他碰了一下,笑着说:“好,我等着你们来,到时候,咱们一起种金银花,一起收枸杞!”

米酒入喉,暖得人心头烫。

篝火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,都是满满的笑意。

这一晚,没有人提起离别,只有歌声、笛声,还有对未来的期许,像篝火里的火星子一样,在夜色里闪闪光。

第四章晨光中的送别

第二天一早,天还没亮透,田伯他们就起来了。

老周已经帮他们把行囊搬上了牛车,还在车辕上绑了一袋麦饼,说是让他们路上吃。

“时候不早了,该启程了。”

老周看着田伯,眼神里满是不舍,却还是笑着说,“回去以后,好好种庄稼,要是有好消息,别忘了写信告诉我们。”

“一定,一定!”

田伯用力点头,他走到牛车旁,最后看了一眼驿站的院子,看了一眼老周,心里有千言万语,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阿禾也走到老周身边,把一个小布包递给老周:“周叔,这是我在田埂上种的决明子籽,您留着,明年春天种在药田边,就当是我还在这儿陪着您种庄稼。”

老周接过布包,紧紧攥在手里,眼眶有些红:“好,我留着,明年春天就种,等长出来了,我就跟它们说,这是阿禾种的。”

牛车慢慢动了起来,田伯和阿禾他们坐在车上,对着老周挥手:“老周,再见!”

“周叔,您多保重!”

老周也挥手,跟着牛车走了几步,直到牛车拐过路口,再也看不见了,他才停下脚步。

手里的布包还带着阿禾的体温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