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五、田埂上的香气:腌菜与麦饼
自从盐渣改盐碱地成功后,赵地农人和齐人更亲近了。
白天一起下地,晚上一起在油灯下抄竹简,有时候还会凑在一起,聊各自家乡的事。
这天傍晚,赵地农妇张婶提着个陶罐,来到农舍,对众人说:“今儿个俺腌了盐腌菜,给你们尝尝。
这是咱赵地的法子,用海盐腌的,配着粥吃,香得很。”
张婶打开陶罐,一股咸香扑面而来。
阿禾凑过去,拿起一根腌菜,咬了一口,脆生生的,咸中带点酸,忍不住说:“好吃!
比俺们齐地的咸菜好吃多了。”
张婶笑着说:“好吃就多吃点。
要是想学,俺教你们。
腌菜得用新鲜的芥菜,洗干净,晒半干,再用海盐搓,一层菜一层盐,压实了,腌半个月就能吃。”
老陈听了,眼睛一亮:“张婶,俺们齐地有麦饼,用麦粉做的,烤得焦香,配着腌菜吃,更绝。
俺们带来了麦粉,今晚俺们烤麦饼,你们尝尝。”
众人都高兴地应着。
张婶回家拿了个陶灶,阿禾和老周去捡柴火,老陈则拿出麦粉,加了点水,揉成面团,再分成小块,擀成圆饼。
赵地学徒小柱子凑过去,学着老陈的样子擀饼,可擀出来的饼歪歪扭扭,老陈笑着说:“小柱子,力道要匀,不然饼就不圆了。”
说着,手把手教他擀饼。
陶灶生起了火,老陈把麦饼放在灶上烤,不一会儿,就飘出了麦香。
等饼烤得金黄,老陈拿下来,递给众人:“快尝尝,热乎的才好吃。”
王阿公咬了一口,麦饼外脆里软,带着点焦香,再配一口腌菜,果然绝了。
他笑着说:“这麦饼,比咱赵地的馒头还好吃!”
张婶也说:“往后俺们也试试做麦饼,你们也学学腌菜,往后下地,带着麦饼和腌菜,饿了就能吃。”
众人围着陶灶,吃着麦饼,就着腌菜,笑声在田埂上飘着,和药香混在一起,格外亲切。
阿禾边吃边说:“要是能把俺们齐地的麦种带来,在赵地种,肯定能长好。”
王阿公说:“等你们回去的时候,俺给你们装些赵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