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她用袖口擦了擦眼睛,笑着自言自语:“这辈子还能吃上这样好的盐,值了,真的值了。”
李木匠家的烟囱也冒起了烟。
他媳妇正在厨房里忙活,把海盐倒在一个陶碗里,盐粒像碎雪一样堆在碗里,她用手指捏了一点,撒在正在炒的青菜里,“滋啦”
一声,香气立刻飘了出来。
小虎趴在厨房门口,鼻子一抽一抽的:“娘,好香啊!
什么时候能吃饭?”
李木匠靠在门框上,看着媳妇炒菜的背影,又看了看儿子期待的样子,心里暖暖的。
他想起去年冬天,家里的井盐吃完了,他去盐商那里买,盐商坐地起价,说天冷盐不好熬,一两盐要五个铜板。
他兜里只有三个铜板,求了半天,盐商也不肯松口,最后只能空着手回来,媳妇用酱油给孩子拌了碗饭,孩子吃了两口就吐了,说太咸。
“快了,再等一会儿就好。”
媳妇把炒好的青菜盛出来,绿油油的,上面撒着一点雪白的盐粒,看着就有胃口。
她又把红薯粥盛在碗里,往每个碗里撒了一小撮海盐,粥的香气里立刻多了几分清鲜。
一家人坐在炕桌旁吃饭,小虎捧着碗,喝了一口粥,又夹了一筷子青菜,嘴里含糊地说:“娘,今天的粥真好吃!
比过年的饺子还香!”
李木匠也喝了一口粥,海盐的鲜裹着红薯的甜,在嘴里散开,他忽然觉得,这样的日子,比什么都好。
素问回到药铺时,已经是申时了。
药铺的伙计正在院子里晒药材,看见她回来,笑着说:“姑娘,刚才刘大哥送了块豆腐来,说用海盐点的,让您尝尝。”
素问走到院子里,看见石桌上放着一块雪白的豆腐,上面撒着一点海盐,香气飘得很远。
她拿起筷子,夹了一块豆腐放进嘴里,豆腐的嫩裹着海盐的鲜,入口即化。
她想起早上分盐时百姓们的笑容,想起街巷里飘着的饭菜香,想起张婆婆攥着她的手时的温度,心里忽然觉得,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
傍晚时分,邯郸城的街巷里,家家户户都飘着饭菜香,那香气里带着海盐的清鲜,比往日浓了几分,也暖了几分。
孩子们在街巷里追逐打闹,笑声比平时响亮;老人们坐在门口,手里拿着盐袋,互相聊着天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;年轻的夫妇们在厨房里忙碌,时不时传来几句说笑。
素问站在药铺的门口,看着眼前的景象,晚风拂过她的梢,带着饭菜的香气。
她想起齐地客商送来海盐时说的话:“赵地的种植之法,让我们齐地的药材有了好收成,这点海盐,算不得什么。”
她忽然觉得,所谓的好日子,大概就是这样吧——你帮我一把,我助你一臂之力,大家一起,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
夜色渐深,邯郸城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,星星点点,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。
街巷里的欢声笑语渐渐淡了,可那饭菜香里的海盐清鲜,却还飘在空气里,久久不散。
张婆婆家的炕头,盐袋被小心地放在枕头边;李木匠家的陶碗里,还剩一点海盐;刘大哥家的豆腐坊里,明天要用海盐点更多的豆腐……
邯郸城的这个夜晚,因为十车海盐,变得格外温暖。
而这样的温暖,还会继续下去,像海盐的清鲜一样,融进每个人的日子里,变成最珍贵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