遍,她忽然想起年轻时,跟着丈夫去海边逃荒,那时候吃过一次海盐,是渔民给的,撒在烤鱼上,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。
后来丈夫没了,她带着孩子回了邯郸,就再也没见过那样好的盐。
“奶奶,咱们晚上做什么吃?”
小柱子凑到张婆婆身边,仰着小脸问。
张婆婆摸了摸孙儿的头,眼睛里湿湿的:“做你最爱吃的红薯粥,再炒个青菜,放一勺海盐,让你尝尝鲜。”
小柱子欢呼着跑出去拾柴,张婆婆从炕头拿起盐袋,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口,用手指捏了一点盐,放进嘴里。
那咸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,像又回到了海边,丈夫还在身边,孩子还小,阳光暖烘烘的,海浪声轻轻的。
她用袖口擦了擦眼睛,笑着自言自语:“这辈子还能吃上这样好的盐,值了,真的值了。”
李木匠家的烟囱也冒起了烟。
他媳妇正在厨房里忙活,把海盐倒在一个陶碗里,盐粒像碎雪一样堆在碗里,她用手指捏了一点,撒在正在炒的青菜里,“滋啦”
一声,香气立刻飘了出来。
小虎趴在厨房门口,鼻子一抽一抽的:“娘,好香啊!
什么时候能吃饭?”
李木匠靠在门框上,看着媳妇炒菜的背影,又看了看儿子期待的样子,心里暖暖的。
他想起去年冬天,家里的井盐吃完了,他去盐商那里买,盐商坐地起价,说天冷盐不好熬,一两盐要五个铜板。
他兜里只有三个铜板,求了半天,盐商也不肯松口,最后只能空着手回来,媳妇用酱油给孩子拌了碗饭,孩子吃了两口就吐了,说太咸。
“快了,再等一会儿就好。”
媳妇把炒好的青菜盛出来,绿油油的,上面撒着一点雪白的盐粒,看着就有胃口。
她又把红薯粥盛在碗里,往每个碗里撒了一小撮海盐,粥的香气里立刻多了几分清鲜。
一家人坐在炕桌旁吃饭,小虎捧着碗,喝了一口粥,又夹了一筷子青菜,嘴里含糊地说:“娘,今天的粥真好吃!
比过年的饺子还香!”
李木匠也喝了一口粥,海盐的鲜裹着红薯的甜,在嘴里散开,他忽然觉得,这样的日子,比什么都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