络纹路:“三日交流,裴某受益匪浅。
姑娘不仅医术高明,更有济世之心,这传习所,早已是真正的医道圣地。”
“医道同源,本就该互通有无。”
素问笑道,“若裴院正不嫌弃,传习所愿与魏地太医院结为医盟,每年春秋两季各派医官交流,共修医书,共研医术。”
裴松眼中满是欣喜,当即应允:“如此甚好!
明年春日,我必带魏地医官再来,届时还请姑娘品鉴我魏地新铸的儿科铜人。”
次日清晨,魏地的车马启程返程。
裴松特意让侍从将针灸铜人留下:“此铜人暂借传习所,待明年交流时再来取回,愿它能培育出更多良医。”
铜车远去,传习所的学徒们围着铜人,争相尝试下针。
陈石握着银针,精准刺入“涌泉穴”
,清水滴落的声响在院中回荡。
素问站在台阶上,看着这一幕,又望向魏地方向——她知道,这尊铜人连接的不仅是赵魏两地的医术,更是天下医者的济世之心。
此后数月,燕、齐、韩等国的医官陆续慕名而来,传习所的晨鼓声中,渐渐掺杂了各国的口音。
针灸铜人旁总是围满了求学的医者,《赵地药材全谱》的副本传遍了诸侯各国,而“隔离防疫”
“针药并用”
的理念,正随着这些医者的脚步,悄然改变着天下的医道格局。
李伯时常看着往来的各国医官,对素问笑道:“姑娘当年建传习所时,怕是也没想到,这里会成如今的模样吧?”
素问望着院中晾晒的药材,香气弥漫,与远处传来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:“医者所求,本就是让医术惠及更多人。
这里能成为交流圣地,是天下医者的心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