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海穴”
,指尖顺着经络线条游走:“穴位定位精准,经络走向清晰,初学针灸者若能以此练习,再也不必担心认穴不准、深浅难控。
这是教学的好工具!”
裴松闻言抚须大笑:“姑娘果然识货!
此铜人乃针灸教学之圣物,裴某此次带来,便是想与姑娘一同探究其用,更盼能与赵地医者互通经验。”
“求之不得。”
素问立刻应下,“传习所正开设针灸课程,学徒们苦于无实操良器,今日裴院正送来的何止是交流,更是福音。”
她当即吩咐,“打扫西院的经堂,设下针案与药炉,备好笔墨纸砚,咱们今日便开讲!”
第二章日论针,经穴辨微
西院经堂内,针灸铜人被安置在堂中高台上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铜人身上,鎏金穴位愈清晰。
魏地医官与传习所的学徒们分坐两侧,素问与裴松相对而坐,中间摆着两卷医书——《赵地针灸要略》与魏地的《针经集注》。
“针灸之要,在认穴。”
裴松率先开口,拿起银针点向铜人“足三里”
穴,“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,主治胃痛、呕吐,然其精准位置,历来有‘膝下三寸’‘胫骨外一横指’之争,姑娘以为如何?”
素问起身走到铜人旁,指尖按住铜人膝下:“裴院正所言极是,古法多以寸口为度,但人有高矮胖瘦,寸数实难统一。”
她转头对学徒们道,“取绳尺来。”
学徒递上丝绳,素问以绳量出铜人“犊鼻穴”
至“解溪穴”
的距离,折成三等分:“足三里穴恰在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的交界处,且旁开胫骨外缘一横指。
此法以患者自身长度为度,比固定寸数更精准。”
她说着将银针刺入,清水即刻流出,“这便是‘同身寸’之妙。”
裴松眼中闪过赞许:“姑娘此法甚妙!
我魏地医官亦有‘骨度分寸法’,与姑娘所言异曲同工。”
他随即讲解起魏地针灸的“补泻手法”
,“疾进针慢出针为补,慢进针疾出针为泻,姑娘以为然否?”
“然,却不止于此。”
素问接过银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