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o73集 药材深加工药膏试制(2 / 2)

百倍!”

医官们围拢过来,啧啧称奇,“战场之上哪有功夫频频换药,有这东西,伤兵得救了!”

消息传回邯郸城,百姓纷纷跑到医署求购。

有妇人抱着烫伤的孩童赶来,素问取来药膏轻轻涂抹,叮嘱道:“每日换一次药,别让伤口沾水。”

三日后妇人带着孩童复诊,烫伤处已结痂,孩童不再哭闹,还伸手去够素问案头的药膏陶罐。

初试成功后,素问并未停歇。

夏日将至,蚊虫叮咬引的疮疡渐多,她便以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为主要药材,熬制出“清热解毒膏”

这种药膏呈浅绿色,敷在红肿的疮疡上,清凉感直达病灶,不出两日便能消肿止痛。

有卖货郎常年走街串巷,腿上生了毒疮,敷用三日便开始收口,他逢人就夸:“素问姑娘的药膏,比仙丹还灵!”

入秋之后,北风渐起,百姓皮肤干燥开裂,尤其是孩童与老人,手脚常裂得渗血。

素问看着医署外冻得搓手的孩童,又动了心思。

她以当归、甘草熬出浓汁,加入蜂蜡与少量芝麻油,熬制成“润肤膏”

这种药膏质地细腻,涂抹在干裂的皮肤上,瞬间便能化开,滋润而不油腻。

王二柱的小女儿手脚裂得厉害,涂了一次润肤膏后,当晚就不再哭闹着喊疼。

王二柱特地跑到医署道谢,手里捧着自家种的红薯:“姑娘,这药膏不仅能治病,还能护着皮肤,真是神了!”

素问笑着收下红薯,让他带话给百姓:“润肤膏冬日可日日涂抹,能防干裂。”

医署的药膏名声越来越响,连邻县的百姓都专程赶来购买。

李伯看着每日排起的长队,又看着案头堆积的药材清单,对素问道:“现在药膏需求太大,单靠咱们几个熬制根本不够,不如教给药材商盟的人来做?”

素问沉吟片刻,点头应允,但提出三个条件:“第一,药材必须用医署检验合格的,溯源档案要随药材一同交接;第二,熬制火候、辅料配比必须严格按方子来,医署要派专人监督;第三,售价不可过高,要让百姓都用得起。”

药材商们听闻后欣然同意,毕竟有医署的背书,药膏的销路只会更宽。

很快,药商盟的作坊里便飘出了浓郁的药香。

素问时常去作坊巡查,看着工匠们按规矩分拣药材、控制火候,看着一罐罐封装完好的药膏从作坊运出,心里满是欣慰。

有次她路过街头药铺,听见掌柜向顾客介绍:“这止血膏是素问姑娘的方子,敷上就管用;那润肤膏,老人孩子用着都好。”

那日回到医署,李伯正对着新修订的《赵地药材全谱》愁:“姑娘,这膏方越来越多,谱子里怕是要单独列一卷了。”

素问走到案前,看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药材名录,忽然笑了:“何止列一卷,将来还要把熬膏的法子、用膏的禁忌都写进去,让天下医者都能学会这膏方济世之法。”

窗外,夕阳正缓缓落下,将医署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案头的陶罐里,止血膏泛着温润的光泽,与烛火交相辉映。

素问知道,这小小的药膏里,藏着的不仅是药材的功效,更是医者对百姓安康最质朴的期盼。

而这份期盼,会随着一罐罐药膏,传遍赵地的每一个角落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