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,湿气重,药材要架高了存,药圃得挖沟排水。”
她指着院角的空地,“把那里的柴房改造成药库,地面铺三层干草,药材装在竹篮里吊起来,再放些生石灰吸潮。”
又看向药圃:“立刻挖宽半尺的排水沟,黄连喜燥,要移到地势高的地方;马齿苋耐湿,种在沟边正好。”
柳芽连忙点头,带着学徒们动起手来。
素问则走进空无一人的前堂,写下“药材晾晒中,明日免费诊病”
的告示,让学徒贴到街口。
次日清晨,临漳分署的门刚打开,就有百姓试探着进来。
柳芽穿着沾着泥土的衣衫,正指挥学徒晾晒药材,见有人来,立刻迎上去:“大娘,您哪儿不舒服?我们的药材都处理好了,放心用。”
一位大娘犹豫着坐下:“听说昨天药材坏了……”
素问从后堂走出,笑着递过一株新鲜的马齿苋:“您看,这是今早刚从药圃摘的,排水沟挖好了,以后药材不会再受潮。
您要是不放心,我先给您诊脉。”
大娘半信半疑地伸出手。
素问号完脉,又看了看舌苔:“您是湿热痢疾,用马齿苋煮水喝,再配点黄连末,三日就好。”
柳芽立刻取来药材,仔细包好,还画了简单的服用说明。
中午时分,分署里渐渐热闹起来。
有喝了药见效的百姓特意回来道谢,还带来了自家晒的干柴,帮着加固药库。
柳芽擦了擦额头的汗,对素问笑道:“先生,您说得对,解决了药材的问题,百姓自然就信我们了。”
素问看着往来的人群,忽然注意到角落里有个少年,抱着一个布包,怯生生地望着药圃。
她走过去,温和地问:“孩子,你哪里不舒服?”
少年往后缩了缩,布包不小心掉在地上,里面滚出几颗干瘪的野果。
“我娘病了,没钱抓药。”
少年眼圈泛红,“听说这里能免费看病,我想来问问,这些野果能不能换药?”
素问捡起野果,认出是具有止泻功效的橡子,心中一动:“这些野果也是药呢。
你带我们去你家,我给你娘看病,这些野果就当药钱,好不好?”
少年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