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“内疾”
“瘟疫”
“养生”
四类分开,每一类都有大秦医方和异族医方的对比,旁边还附有药材图样、用法注解和注意事项。
秦斩拿起一卷“瘟疫方”
,看到里面既有大秦的“麻黄汤治流感”
,又有百越的“青蒿煮水防疟疾”
,还有西域的“薰衣草熏房避疫”
,忍不住赞叹:“有了这《万国医方集》,不管是哪里的病患,咱们都能找到对应的治法了。”
素问却还有些不放心,她拿起一卷“养生方”
,指着上面的“高句丽参茶”
说:“这参茶的用量,只写了‘参片三片’,可高句丽的参片大小不一,若是大参片,三片就多了,小参片,三片又不够。”
她转头看向李延,“你能不能回去问问你家乡的医师,参片的重量有没有标准?比如一片参片大概多少克?”
李延点头应下,说明日一早就去问。
阿依莎也想起了什么,补充道:“西域的‘胡麻粥’养生方,里面写的‘胡麻一勺’,我们西域的勺子和大秦的不一样大,我得回去量一下,换算成大秦的计量单位。”
阿蛮也跟着说:“百越的‘竹筒饭养胃方’,竹筒的大小也有讲究,我明天带一个标准的竹筒来,画下来标注尺寸。”
秦斩看着三人认真的模样,又看了看案上初具雏形的《万国医方集》初稿,心里涌起一股暖意。
他拍了拍案角的竹简,对众人说:“今日辛苦大家了,这初稿虽还有些细节要补,但已是个好开头。
等明日把这些细节完善了,咱们就把初稿呈给太子,让朝廷太医也帮忙核验,争取早日刊印,让天下医者都能用上这些好方子。”
夜色渐深,编纂房里的灯还亮着。
素问坐在案前,将今日补充的细节一一抄录到初稿竹简上,朱砂笔在竹简上划过,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印记,就像在编织一张连接各国医道的网。
秦斩站在窗边,望着庭院里晾晒的药材,月光洒在药材上,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。
他知道,这卷《万国医方集》不仅是一本医书,更是大秦与各国交好的见证,往后的日子里,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