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门口的百姓听说医典要印了,都来问何时能领,还有几个乡医特意从槐里县赶来,说要帮着抄录初稿送回乡下!”
嬴扶苏闻言笑了,看向素问:“你瞧,百姓比咱们更盼着这医典呢。”
他转身对掌印官道:“诏令里再加一条,凡协助抄录医典的乡医、学子,皆由郡县府衙供给笔墨,抄录完成后还可凭抄本到医署换领正式刊印的医典一册。”
掌印官连忙应下,工坊里的气氛重新活络起来。
吏员们开始调试活字盘,墨工将研磨好的油墨倒入墨盒,连侍读都忍不住上前,帮着整理待印的纸张。
素问捧着太子题字的宣纸,走到窗边,晨光恰好落在“济世利民”
四个字上,墨色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,她仿佛看见数月后,关中的农妇照着医典煮养生粥,边郡的兵士用冻疮方保养手足,甚至南海郡的渔民,也能循着“节气养生篇”
避开台风天的湿气——这便是她与秦斩、与所有医馆众人,日复一日修订医典的初心。
午时的梆子声响起时,第一版刊印的《大秦医典》修订版终于从印版上揭下。
素问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册还带着油墨温度的医典,走到嬴扶苏面前。
封面“济世利民”
四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,扉页上除了医署的印章,还多了太子府的朱红印鉴。
嬴扶苏接过医典,轻轻翻开,目光扫过新增的“乡医考核标准”
,忽然道:“孤听闻医署下月要派弟子赴各郡培训乡医?”
“回太子,已选定二十名资深馆医,待医典印毕便启程。”
“好。”
嬴扶苏合上书册,递还给素问,“孤在诏令里已命各郡为医署弟子提供驿馆食宿,你们只管安心将医道传下去。
他日医典惠及全国,孤还要亲往医署,听你们说百姓安康的喜讯。”
送太子离府时,咸阳城的街道上已传开“太子为医典题字”
的消息。
素问站在医署门口,望着百姓们奔走相告的身影,忽然看见不远处的酒肆门口,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农人正拉着书吏打听:“先生,那医典真能教咱们治咳嗽?俺家娃每到秋冬就咳得睡不着……”
书吏